- 基本解释
《易·师》:“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后以指军队的纪律。《南史·徐勉传》:“军旅不以礼,则致乱於师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岳武穆逸事》:“ 飞 曰:‘吾命汝坚守根本,天不能移,地不能动,汝今不待吾令,擅自动摇,是无师律也。’” 清 龙致瑞 《大冈埠团练公局记》:“行之期年,什伍有法,少长有序,人知师律,无譁於乡。”
- 基本含义
- 师律是指老师的教导和纪律,也可以表示对师长的尊重和遵守纪律。
- 详细解释
- 师律由两个词组成,师指老师、师长,律指纪律、规矩。师律强调学生应该遵守老师的教导和纪律,尊重师长权威,遵守学校和社会的规矩。
- 使用场景
- 师律常常用于教育和学习方面的话题中,强调学生应该尊重老师,遵守纪律,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活动。
- 故事起源
- 师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儒家强调师长的权威和学生对师长的尊重。师律在传统文化中被视为一种美德,是培养学生品德的重要方面。
- 词语结构
- 师律是一个名词短语,由两个单独的词组成。
- 例句
- 1. 学生们应该遵守师律,尊重老师的教导。2. 这个学校非常注重师律,学生们的纪律非常好。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师律,将“师”字联想为老师,将“律”字联想为纪律,形成“师律”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深入了解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中国教育制度中对师律的重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遵守师律,听老师的话。2. 初中生:师律是培养学生纪律的一种方式。3. 高中生:作为学生,我们应该遵守师律,尊重老师的教导。4. 大学生:大学生也需要遵守师律,尊重教授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