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指手杖。筇竹,节高干细,可作手杖,故称“瘦筇”。笻,也写作“邛”。 唐 贾岛 《延寿里精舍寓居》诗:“双履与谁逐,一寻青瘦筇。” 前蜀 杜光庭 《题龙鹄山》诗:“抽得闲身伴瘦筇,乱敲青碧唤蛟龙。” 元 仇远 《与子野过永仙观子野明发诗来予次韵》:“坏垣荒径入蒿莱,不惹康衢半点埃。赏静偏怜雏笋长,趁凉自引瘦筇来。”按, 汉 张骞 使 西域 ,曾在 大夏 见邛竹杖。见《史记·大宛列传》。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非常瘦弱。
- 详细解释
- 瘦筇是由“瘦”和“筇”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瘦指人体非常消瘦,筇指竹子的一种,一般生长在山区。瘦筇形容人非常瘦弱,像竹子一样纤细。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体瘦弱、衰弱,也可以用于形容事物纤细、细长。
- 故事起源
- 瘦筇最早出现在《后汉书·班彪传》中。班彪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历史学家,他在描述人物时用到了瘦筇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非常瘦弱。后来,瘦筇逐渐被人们广泛使用。
- 词语结构
- 瘦筇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形容词“瘦”和名词“筇”组成。
- 例句
- 1. 他病了几个月,瘦得像根瘦筇。2. 这个女孩身材瘦筇,看起来非常纤细。3. 他从小身体就瘦筇,长不胖。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瘦筇这个词语。可以想象一个人非常瘦弱,身体像一根细长的竹子,这样就能够记住瘦筇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身体形态相关的成语,如“骨瘦如柴”、“皮包骨头”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病了很久,变得瘦筇了。2. 初中生:她一直减肥,现在瘦得像根瘦筇。3. 高中生:他从小就体质不好,身体一直瘦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