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与海外交往。 唐 张籍 《送金少卿副使归新罗》诗:“通海便应将国信,到家犹自著朝衣。” 郑观应 《致考察南洋商务张弼士侍郎书》:“通海以来,渐知效法泰西,开学堂、设公司、振商务、兴实业、重工艺。”
(2).与海洋通连。《元史·食货志一》:“又开 胶 莱 河道通海,劳费不貲,卒无成效。” 清 魏源 《<江南水利全书>叙》:“海口筑坝,以防浑潮倒灌之患,可灌田而不可通海,岂非地势使然哉!”
(3).特指 清 初与据守海上的抗 清 将领 郑成功 等往来。《清史稿·圣祖纪一》:“御史 田六善 言奸民告訐,於南人不曰‘通海’,则曰‘逆书’。” 鲁迅 《<二心集>序言》:“ 宋 末有所谓‘通虏’, 清 初又有所谓‘通海’,向来就用了这类的口实,害过许多人们的。”
- 基本含义
- 通达海内外,广泛传播
- 详细解释
- 通海是一个四字成语,由动词“通”和名词“海”组成。通在这里表示“贯通、连接”,海表示“广阔无边、世界”。通海的基本含义是指信息、消息或思想能够贯通海内外,广泛传播到各个地方。
- 使用场景
- 通海常用于形容某种信息或思想能够快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可以用于描述某个新闻、观点或技术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开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 故事起源
- 通海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当时,项羽在攻打垓下的时候,他的军队被困在敌军包围之中,无法与外界联络。项羽派遣使者前去通知刘邦请求援助,使者不顾生命危险,成功突围并通知了刘邦。最终,刘邦率军前来解救,成功打破了项羽的围困。这个故事中的“通海”意味着成功传达信息,帮助解决困境。
- 词语结构
- 通海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动词“通”为主语,名词“海”为宾语。
- 例句
- 1. 这篇文章通过互联网传播,很快通海,引起了广泛关注。2. 这个新闻报道迅速通海,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通海成语与信息传播的图标联系起来,例如网络上的数据传输图标或无线电波图标。将这些图标与成语结合起来,可以帮助记忆通海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传播、沟通相关的成语,如“四通八达”、“声名鹊起”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级的好消息在学校里通海了。2. 初中生:这个视频在社交媒体上通海了,很多人都转发了。3. 高中生:这位年轻歌手的音乐通过互联网通海,成为了全球的热门话题。4. 大学生:这个科研成果通过学术期刊通海,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