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互相沿袭。 宋 司马光 《序赙礼》:“有因丧纳妇者,相习为常,恬不知怪。” 明 宋濂 《六经论》:“所以高者涉於虚远而不返,卑者安於浅陋而不辞,上下相习,如出一辙,可胜嘆哉。” 清 徐士銮 《宋艳·奇异》:“ 东坡公 虽一时出之戏謔,难言大公,亦以见当时相习宴乐者多。”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当是时,史籍较略,民无谱谍,仍世相习,则人人自谓出于帝子, 稷 契 之托 高辛 是也。”
(2).互相熟悉。《古今小说·明悟禅师赶五戒》:“听了多遍,渐渐相习。”《老残游记》第九回:“山上人与虎相习,寻常人固避虎,虎也避人,故伤害人也不是常有的事,不必怕他。” 孙中山 《革命原起》:“予一见则奇之,稍与相习,则与之谈革命。”
- 基本含义
- 彼此学习,互相取长补短。
- 详细解释
- 相习是由“相”和“习”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相”表示彼此,相互之间;“习”表示学习。相习的含义是指彼此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它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并且鼓励人们通过互相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 使用场景
- 相习常用于教育、学术和职场等场合。在教育领域,相习可以用来强调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重要性,鼓励他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学术研究中,相习可以指导学者们相互学习、互相借鉴,促进学术进步。在职场中,相习可以用来鼓励员工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提高整个团队的综合能力。
- 故事起源
- 相习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孟子·告子上》。故事中,孟子告诉弟子:“吾闻之,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学习矣。学习,然后知不足。故好而知不足,知而行不难。难乎有难而止矣。”这段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通过相互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 词语结构
- 相习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相习”和宾语“知识、能力”组成。
- 例句
- 1. 我们应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2. 在团队中,相习是提高整体能力的重要途径。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相习”的两个字拆开记忆。其中,“相”可以联想到相互之间,彼此之间;“习”可以联想到学习。通过这样的记忆方式,可以更容易地记住相习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相习相关的成语,如“相敬如宾”、“相互尊重”等。这些成语都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互相学习、互相尊重的重要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同学相习,互相帮助,一起进步。2. 初中生:我们应该相习,互相学习对方的长处,提高自己的能力。3. 高中生:相习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促进的重要方式,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其中。4. 大学生:在大学里,相习是拓宽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珍惜这个机会。5. 成年人:在职场中,相习可以帮助我们不断进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