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8日(农历四月初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一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伏法的词语解释
伏法的意思
拼音:fú fǎ    注音:ㄈㄨˊ ㄈㄚˇ
使用场景
伏法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犯罪分子被逮捕、受审、被判刑或受到法律制裁的情景。它可以用于新闻报道、法律文书、社会评论等场景。
例句
1. 犯罪分子最终伏法,为社会带来了安宁。2. 这个贪官终于伏法了,让人民感到了公平正义的力量。
基本含义
指犯罪分子被法律制裁或受到应有的惩罚。
基本解释

依法被处死刑。《史记·田叔列传》:“今 梁王 不伏诛,是 汉 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三:“﹝ 赵諗 ﹞未三十岁,陞朝为国子博士,忽以狂逆伏法。”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 康熙 中, 江 南有徵漕之案,官吏伏法者数人。” 魏钢焰 《宝地--宝人--宝事》:“恶霸们一一伏法。”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法律术语和法律制度,了解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偷了同学的铅笔盒,最后伏法了。2. 初中生:那个犯罪团伙在警方的追捕下终于伏法了。3. 高中生:我们学校的校长因为贪污被抓,最终也伏法了。4. 大学生:我们应该遵守法律,否则会伏法。
故事起源
关于伏法的故事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来源,它是从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在古代,法律的制裁力度较大,犯罪行为受到了严厉的惩罚,因此人们常常用伏法来形容犯罪分子受到法律制裁的情景。
英文翻译

1.be executed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成语伏法。可以想象一个犯罪分子被法律制服、被制裁的情景,将这个情景与成语的发音“伏法”联系起来,可以帮助记忆。
词语结构
伏法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动词是伏,名词是法。
详细解释
伏法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伏指被制服、被征服,法指法律。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犯罪分子被法律制裁或受到应有的惩罚。它强调了法律的公正和权威,以及人们必须遵守法律规定,否则将面临法律的制裁。
近义词

伏诛、受刑

(0)
诗文中出现“伏法”的诗词

秦女休行

庞氏有烈妇。义声驰雍凉。父母家有重怨。

仇人暴且强。虽有男兄弟。志弱不能当。

烈女念此痛。丹心为寸伤。外若无意者。

内潜思无方。白日入都市。怨家如平常。

匿剑藏白刃。一奋寻身僵。身首为之异处。

伏尸列肆旁。肉与土合成泥。洒血溅飞梁。

猛气上干云霓。仇党失守为披攘。一市称烈义。

观者收泪并慨慷。百男何当益。不如一女良。

烈女直造县门。云父不幸遭祸殃。今仇身以分裂。

虽死情益扬。杀人当伏法。义不苟活隳旧章。

县令解印绶。令我伤心不忍听。刑部垂头塞耳。

令我吏举不能成。烈著希代之绩。义立无穷之名。

夫家同受共祚。子子孙孙咸享其荣。

今我作歌咏高风。激扬壮发悲且清。

(0)

秋感·其五

将材漫数大东沟,忠信堪从十室求。

末秩竟甘包马革,侯封合让烂羊头。

弹飞金铁多摧臂,炮洞心胸尚怒眸。

为问三貂先伏法,泉台相见定含羞。

(0)

题阙·其三十六

梁侯既伏法,伯始亦解宦。

元相死制狱,缙也同兹难。

鼎足共承君,椷口以成乱。

伴食犹可言,窃脂良足叹。

方进媾红阳,幸叨帝恩逭。

却条厚善者,九列俱流窜。

于世虽已张,于颜能无汗。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阎修龄 冯宿 刘光第 张融 曹一士 汤思退 殷英童 周孚先 萧道成 徐浩 曹龙树 刘太真 淮南小山 王延彬 严武 蔡幼学 乔行简 董士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