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帝王最隆重的祭祀。指祭祀天地、宗庙等。《周礼·春官·肆师》:“立大祀用玉帛、牲牷,立次祀用牲币,立小祀用牲。” 郑玄 注:“ 郑司农 曰:‘大祀,天地;次祀,日月星辰;小祀,司命以下。’ 玄 谓,大祀又有宗庙,次祀又有社稷,五祀五岳,小祀又有司中、风师、山川、百物。”《隋书·礼仪志一》:“昊天上帝、五方上帝、日月、皇地祇、神州社稷、宗庙等为大祀,星辰五祀四望等为中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及诸星诸山川等为小祀。”《清史稿·礼志一》:“ 清 初定制,凡祭三等:圜丘、方泽、祈穀、太庙、社稷为大祀。天神、地祇、太岁、朝日、夕月、歷代帝王、先师、先农为中祀。先医等庙,贤良、昭忠等祠为羣祀。 乾隆 时改常雩为大祀…… 光绪 末,改先师 孔子 为大祀。”
- 基本含义
- 指古代祭祀天地和祖先的盛大仪式。
- 详细解释
- 大祀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祭祀活动,用于祭祀天地和祖先。它是一种盛大的仪式,通常在特定的时刻和地点举行。在大祀中,人们会进行祭祀仪式、舞蹈、音乐表演等活动,以表达对神灵和祖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 使用场景
- 大祀一词通常用于形容盛大的仪式或庆典活动。它可以用来描述各种庆祝活动,如国庆大典、婚礼、新春晚会等。
- 故事起源
- 大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祭祀文化。在古代,人们认为祭祀是与神灵和祖先沟通的重要方式,通过祭祀可以祈求神灵的保佑和祖先的庇护。大祀作为一种重要的祭祀活动,被视为对神灵和祖先的最高礼仪。
- 词语结构
- 大祀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固定的词序。其中,“大”表示盛大、庄重,“祀”表示祭祀、祈祷。
- 例句
- 1. 这次国庆大祀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2. 他们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婚礼,简直像是一场大祀。3. 每年春节,我们都会举行一次家庭大祀,祈求祖先的保佑。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大祀”与庄重的仪式和庆典活动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可以想象自己参加了一场盛大的大祀,感受到庄严而神圣的氛围。
- 延伸学习
- 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祭祀文化,以及不同地区和民族的祭祀习俗。同时,可以学习其他与庆典和仪式相关的成语,如“大典”、“盛会”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举行了一次班级大祀,祝福我们的老师身体健康。2. 初中生:这次学校的运动会真是一场盛大的大祀,每个人都参与其中。3. 高中生:毕业典礼是我们学生时代的一次大祀,标志着我们即将迈入新的人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