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衔在口中咀嚼。比喻品味。《梁书·昭明太子统传》:“沉吟典礼,优游方册,饜飫膏腴,含咀肴核。”《梁书·王筠传》:“昔时幼壮,颇爱斯文,含咀之间,倐焉疲暮。”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丙籤·李东阳》:“《列朝诗集》:[ 文正 ]( 李东阳 )含咀宫商,以纳和雅。”
- 基本含义
- 含咀指含在嘴里咀嚼,比喻思考、琢磨某事。
- 详细解释
- 含咀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思考、琢磨某件事情。咀嚼是一种对食物进行深思熟虑的动作,含咀则是将这个动作引申为思考问题。这个成语强调了思考的深度和细致。
- 使用场景
- 含咀常用于形容人对某个问题思考得很深入,或者对某个难题进行琢磨。可以用来夸奖一个人的思维敏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 故事起源
- 含咀的故事起源于《左传·成公十五年》。公元前581年,齐国有个叫孔父的人,他是齐国的大夫,非常聪明。有一次,齐国的君主问他一个问题,孔父没有立即回答,而是默默地咀嚼着食物。君主看到后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孔父回答说:“我在思考问题,与其草率回答,不如仔细咀嚼思考。”从此,含咀成为了形容思考问题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含咀的结构为“动词+名词”,其中动词是“含”,名词是“咀”。
- 例句
- 1. 他对这个问题含咀了好几天,最后给出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2. 这个学生思维敏捷,对问题的含咀能力很强。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含咀”这个成语与咀嚼食物的动作联系起来,想象自己在思考问题时也像咀嚼食物一样深思熟虑。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思考、智慧相关的成语,如“融会贯通”、“卧薪尝胆”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看了很多书,对这个问题也含咀了很久,终于找到了答案。2. 初中生:老师给了我们一个难题,我花了很长时间含咀,最后找到了解决办法。3. 高中生:这个数学题很难,我含咀了好几天,终于理解了其中的原理。4. 大学生:这个研究课题很复杂,我需要含咀很长时间才能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