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毫不吝啬地将自己的才能、财富、时间等全部奉献给别人或某项事业。
- 例句
- 1. 他将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钱全部捐献给了慈善机构,真可谓是白璧三献。2. 她把自己的才艺毫不保留地献给了社区的文艺晚会,真是白璧三献。
- 基本含义
- 指对别人极其珍贵的东西毫不吝啬地全部献出。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的其他成语和故事,了解更多有趣的文化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全部送给了朋友,真是白璧三献。2. 初中生:他毫不吝啬地将自己的才能全部奉献给了学校的科技创新项目,真是白璧三献。3. 高中生:她将自己的全部时间都投入到了志愿者工作中,真是白璧三献。4. 大学生:他将自己辛苦打工挣来的钱全部用来资助贫困地区的学生,真是白璧三献。
- 故事起源
- 白璧三献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史记》中的一个故事。相传,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个叫晏子的人,他非常聪明才智过人。晏子求学于鲁国的大夫子,希望能够向大夫子学习,但大夫子并不以为然。于是,晏子决定用自己珍贵的白玉璧来向大夫子献礼,以显示自己的诚意。第一次,晏子将白玉璧送给了大夫子,但大夫子并未接受。第二次,晏子又将白玉璧送给了大夫子,但大夫子还是没有接受。第三次,晏子再次将白玉璧送给了大夫子,这次大夫子终于接受了。这个故事中的“白璧三献”成为了后来形容极其珍贵的东西毫不吝啬地全部献出的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白璧三献”与晏子献白玉璧的故事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结。
- 词语结构
- 主语+ 动词
- 词语解释
- bái bì sān xiàn ㄅㄞˊ ㄅㄧˋ ㄙㄢ ㄒㄧㄢˋ
白璧三献(白璧三獻)
楚 人 和氏 得玉璞,两献 楚王 ,两遭刖足。第三次王使治璞,得白玉,琢以为璧,世称“和氏璧”。见《韩非子·和氏》。后因以“白璧三献”喻不识良材或怀才不遇。 明 何景明 《田子行》:“明珠暗投反按剑,白璧三献还遭刖。”
-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