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用兵征讨。《国语·周语上》:“ 商王 帝辛 ,大恶於民。庶民不忍,欣戴 武王 ,以致戎于 商 牧 。” 韦昭 注:“戎,兵也。”
- 基本含义
- 向军队致敬,表达对战士勇敢无畏的敬意。
- 详细解释
- 致戎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致”意为表达、表示,而“戎”则指代军队。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向战士们表示敬意,赞美他们的勇敢和无畏精神。
- 使用场景
- 致戎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军事领域,可以用来表达对军人的敬意和赞美。同时,也可以用于其他场合,表示对英勇行为的赞扬和敬佩。
- 故事起源
- 致戎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典故。据说,战国时期的齐国国君齐威王曾经亲自前往视察军队。当他看到士兵们训练有素、勇敢无畏时,他感到非常敬佩和欣慰,于是向他们致以最高的敬意,称之为“致戎”。
- 词语结构
- 致戎是一个动宾短语,由“致”和“戎”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 1. 他们以无畏的精神致戎,保卫了祖国的领土。2. 领导在军营中向战士们致戎,表达对他们的敬意。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战士站在战场上,勇敢地面对敌人,然后我们向他致以敬意,称之为“致戎”。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有关中国军事文化和历史典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向我的爷爷致戎,因为他在解放战争中是一名英勇的战士。2. 初中生:我们应该向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致戎,因为他们用自己的努力保护了我们的生命安全。3. 高中生:他以无畏的勇气致戎,成功地攀登了珠穆朗玛峰,成为了登顶者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