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三春的词语解释
三春的意思
拼音:sān chūn    注音:ㄙㄢ ㄔㄨㄣ
基本解释

(1).春季三个月: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 汉 班固 《终南山赋》:“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气肃清,周览八隅。” 唐 李白 《别毡帐火炉》诗:“离恨属三春,佳期在十月。” 元 宋方壶 《斗鹌鹑·踏青》套曲:“娇滴滴三春佳景,翠巍巍一带青山。” 刘大白 《春尽了》诗:“算三春尽了,总应该留得春痕多少。”
(2).指春季的第三个月,暮春。 唐 岑参 《临洮龙兴寺玄上人院同咏青木香丛》诗:“六月花新吐,三春叶已长。” 清 姚鼐 《乙未春出都留别同馆诸君》诗:“三春红药熏衣上,两度槐黄落砚前。”
(3).三个春天,即三年。 晋 陆机 《答贾谧》诗:“游跨三春,情固三秋。” 唐 崔璞 《蒙恩除替将还京洛》诗:“两载求人瘼,三春受代归。”原注:“到任十二箇月,除替未及三年。”

英文翻译

1.【医】spring

基本含义
指春天的三个月,比喻事物兴盛的时候。
详细解释
三春指的是春天的三个月,即三个春季,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中对春天的划分。成语“三春”比喻事物兴盛的时候,形容事物繁荣昌盛,如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使用场景
三春一词常用于描述自然界、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的兴盛和繁荣。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事业发展蒸蒸日上,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城市的经济繁荣或者一个团队的士气高涨。
故事起源
成语“三春”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农耕社会。在农耕社会中,春天是农民们最忙碌的季节,也是他们最期待的季节。春天的到来意味着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农民们可以开始耕种、播种,希望能够有一个丰收的季节。因此,人们将春天分为三个月,称之为“三春”,寄托了人们对于丰收和繁荣的美好期望。
词语结构
三春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例句
1. 他的事业如今正值三春,前景非常看好。2. 这个城市经济发展迅速,正处于三春之中。3. 团队的士气正如三春般旺盛,充满了活力。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想象一个繁荣昌盛的场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了解更多与春天相关的成语,如春风得意、春暖花开等,以扩大对于春天和繁荣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三春的景色真美丽。2. 初中生: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如火如荼,正处于三春之中。3. 高中生:我们学校的校园里,学生们的创业热情如三春般旺盛。
(0)
诗文中出现“三春”的诗词

王氏生日致语口号

罗浮山下已三春,松笋穿阶昼掩门。

太白犹逃水仙洞,紫箫来问玉华君。

天容水色聊同夜,发泽肤光自鉴人。

万户春风为子寿,坐看沧海起扬尘。

(0)

春晓三首·其三

一年生活是三春,二月春光尽十分。

不必开窗索花笑,隔窗花影也欣欣。

(0)

和郭主簿二首·其二

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

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

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

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

(0)

读放翁先生剑南诗草

茶山衣钵放翁诗,南渡百年无此奇。

入妙文章本平澹,等闲言语变瑰琦。

三春花柳天裁剪,历代兴衰世转移。

李杜陈黄题不尽,先生模写一无遗。

(0)

大观楼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

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

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

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

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

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

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0)

琼花

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

年年后土祠,独比琼瑶贵。

中含散水芳,外团蝴蝶戏。

酴醾不见香,芍药惭多媚。

扶疏翠盖圆,散乱真珠缀。

不从众格繁,自守幽姿粹。

尝闻好事家,欲移京毂地。

既违孤洁情,终误栽培意。

洛阳红牡丹,适时名转异。

新荣托旧枝,万状呈妖丽。

天工借颜色,深淡随人智。

三春爱赏时,车马喧如市。

草木禀赋殊,得失岂轻议。

我来首见花,对花聊自醉。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诗人
黄镇成 林同 王铚 朱同 沈谦 高旭 许棠 刘才邵 王逢 释普度 蒋敦复 钱时 薛嵎 谢元汴 释惟一 吴宽 周贺 余继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