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招隐一词多用于形容吸引有才能但不愿显露的人加入某个团体、组织或机构。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有能力但不张扬、不愿意显露自己的才华。
- 例句
- 1. 公司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采取了招隐的策略。2. 这个项目需要一些有才能但不愿显露的人,我们要招隐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 基本含义
- 招揽隐士的意思,比喻吸引有才能但不愿显露的人。
- 基本解释
(1).征召隐居者出仕。 唐 高适 《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诗:“幸逢明盛多招隐,高山大泽徵求尽。” 明 杨慎 《春兴》诗:“难教迟暮从招隐,拟把生涯学醉歌。” 清 周亮工 《与王启伯总戎》诗:“ 小山 有赋人招隐,大树无心世任看。”
(2).招人归隐。 唐 骆宾王 《酬思玄上人林泉》诗:“闻君招隐地,髣髴 武陵 春。” 明 薛蕙 《草堂》诗:“珍重故人招隐意,草堂南郭可淹留。” 清 杨承宪 《三姝媚》词:“拂拂空香,引访秋骚客,来歌招隐。”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招隐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隐士文化和他们对社会的影响。可以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或者文学作品,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我们班上有一位同学是招隐的,他平时不说话,但是在考试时总是取得好成绩。2. 初中生:我们学校的篮球队需要一些招隐的球员,他们可能不是很高,但是技术很好。3. 高中生:老师说,我们学校要举办一场招隐的演讲比赛,希望有才能但不愿显露的同学积极参与。4. 大学生:公司正在招聘一些招隐的人才,他们可能不是很出名,但是有很高的技术水平。
- 故事起源
- 招隐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在寻求人才的时候,有一位隐士名叫陈琳,他有很高的才能,但是不愿意为曹操效力。曹操非常欣赏陈琳的才华,于是派人前去招揽他,希望他能加入自己的团队。最终,曹操的努力得到了回报,陈琳应邀加入了曹操的阵营。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招隐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招牌上写着“招隐”,表示吸引有才能但不愿显露的人。
- 词语结构
- 招隐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招为动词,隐为宾语。招隐的基本结构是“招+隐”。
- 详细解释
- 招隐是由“招”和“隐”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招,指招揽、吸引;隐,指隐士、有才能但不愿显露的人。招隐的意思是吸引有才能但不愿显露的人。在古代,隐士是指不愿参与世俗纷争,追求自我修养和独立思考的人。招隐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吸引才华横溢的人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