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蝮蛇和蝎子。 汉 刘向 《说苑·修文》:“天地阴阳盛长之时,猛兽不攫,鷙鸟不搏,蝮蠆不螫,鸟兽虫蛇且知应天,而况人乎哉。” 北魏 阳固 《刺谗诗》:“汝非蝮蠆,毒何厚兮。”
- 基本含义
- 指危险的人或事物,比喻心怀恶意、危害社会的人。
- 详细解释
- 蝮虿是蛇的一种,毒性极强。比喻心怀不轨、危害社会的人。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邪恶的人或危险的事物。
- 故事起源
- 《左传·襄公十二年》中有一则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的齐国贵族鲍氏家族的子孙鲍叔牙与齐庄公的故事。据说鲍叔牙曾经帮助齐庄公平定了内乱,但后来齐庄公对鲍叔牙产生了嫉妒之心,想杀害他。鲍叔牙得知后,决定离开齐国。他在离开前,特地写了一封信给齐庄公,信中写道:“蝮蛇不可踏,蝮虺不可毒。”意思是说蝮蛇不可踩踏,蝮虺不可毒害。这封信传到了齐庄公手中后,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派人追回鲍叔牙,表示悔过。后来,“蝮虿”就被用来比喻危险的人或事物。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 例句
- 1. 他是个蝮虿,一直在暗中破坏我们的计划。2. 这个组织里有一些蝮虿,我们必须尽快清除他们。3. 小心那个人,他是个蝮虿,不可轻信。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蝮蛇潜伏在草丛中,等待着时机咬人,这样就能够形象地记忆“蝮虿”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与蛇相关的成语,如“蛇鼠一窝”、“画蛇添足”等,来拓展对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那个欺负我同学的人是个蝮虿,我们要一起保护自己。初中生:他背后说别人坏话,真是个蝮虿。高中生:这个政府官员被揭发贪污受贿,原来也是个蝮虿。大学生: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蝮虿,我们要警惕并与之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