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神灵的体态。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於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復形,御轻舟而上泝。”
(2).飘逸的形体。 晋 傅咸 《羽扇赋》:“凤凰于飞,翽翽其羽,况灵体以遐翔,匪六翮其焉举。”
(3).具有神奇威力的物体。 李大钊 《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三)》:“这时的宗教渐渐离开自然界和物质,神遂全为离于现实界的不可思议的灵体。”
(4).指人。人为万物之灵,故称。 许地山 《空山灵雨·光的死》:“因为他走的时候脸上常带着很忧郁的容貌,所以一切能思维、能造作的灵体也和他表同情。”
- 基本含义
- 指精神、意识、灵魂等非物质的存在。
- 详细解释
- 灵体是由“灵”和“体”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灵”指的是精神、意识、灵魂等非物质的存在,“体”指的是物质、肉体。灵体表示人的意识或灵魂与肉体分离的状态,强调非物质存在的重要性。
- 使用场景
- 灵体常用于讨论人的精神层面、意识状态等话题,也可用于形容神秘、超自然的现象。例如,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在精神上超脱尘世,或者在梦境中与灵魂交流的情景。
- 故事起源
- 灵体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逍遥游》一篇中,是庄子对于人的精神层面的思考和探讨。庄子认为人的真正存在是在精神和意识层面,而非物质世界。
- 词语结构
- 灵体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 1. 他的身体已经离开了,但他的灵体仍然在这个世界上徘徊。2.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通过灵体的对话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灵体”与“非物质存在”联系起来,帮助记忆其基本含义。同时,可以用例句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精神、意识有关的成语,如“心灵手巧”、“神魂颠倒”等,可以深入探讨人的精神世界和意识状态。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梦见了一个灵体,它告诉我要好好学习。2. 中学生:他的思想是如此的开放,就像一个灵体一样,总是充满了创造力。3. 大学生:在哲学课上,我们讨论了灵体与物质的关系,引发了很多有趣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