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意志坚定,面对困难能够坚持下去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物体或事物的坚固、难以摧毁的特性。
- 例句
- 1. 他的意志就像树瘿一样坚定,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够坚持下去。2. 这座城市经历了无数次战争,但依然屹立不倒,真是一座树瘿般的城市。
- 基本含义
- 指树木上的瘤状物,比喻坚硬、难以摧毁的事物。
- 基本解释
树木因受到真菌或害虫的刺激,局部细胞增生而形成的瘤状物。 唐 张鷟 《游仙窟》:“金盏银盃,江螺海蜯;竹根细眼,树癭蝎唇。”《元史·巴而术阿而忒的斤传》:“一夕,有神光降于树,在两河之间,人即其所而候之,树乃生癭,若怀姙状,自是光常见。越九月又十日而树癭裂,得婴儿者五,土人收养之。”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坚固、顽强等相关的成语和词语,比如“铁杵磨成针”、“破釜沉舟”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像树瘿一样坚强,不怕困难。2. 初中生:他在比赛中表现出了树瘿般的顽强意志。3. 高中生:面对挫折,我们应该像树瘿一样坚守信念,不轻易放弃。4. 大学生:只有经历过风雨的洗礼,才能变得像树瘿一样坚韧不拔。5. 成人:在职场上,我们需要有树瘿般的毅力和韧性,才能取得成功。
- 故事起源
- 树瘿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在战国时期,有一位名叫杨修的人,他身体强壮,意志坚定,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坚持下去。有一次,杨修在山林中看到一棵树上有一个很大的瘤状物,他觉得这个瘤状物非常坚硬,难以摧毁,于是就用它来比喻自己的坚韧不拔的品质,从而形成了成语“树瘿”。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树瘿”这个成语与坚固、难以摧毁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比如想象一棵树上有一个巨大的瘤状物,无论多么恶劣的环境都无法摧毁它。
- 词语结构
- 主体部分为“树瘿”,表示坚固、难以摧毁的事物。
- 详细解释
- 树瘿是指树木生长过程中因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或病虫害等因素而形成的瘤状物。成语“树瘿”比喻某种坚固、不容易被摧毁的事物。它强调了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