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上国的词语解释
上国的意思
拼音:shàng guó    注音:ㄕㄤˋ ㄍㄨㄛˊ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个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或成就,其他国家或地区需要向其学习或借鉴的情况。比如,我们可以说“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是一个上国”,意思是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非常强大,其他国家需要向中国学习。
例句
1. 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是一个上国。2. 这个国家在教育领域已经成为了一个上国。3. 这个城市在旅游业方面已经成为了一个上国。
基本含义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在某个方面超过其他国家或地区。
基本解释

(1).指国都以西的地区。《左传·昭公十四年》:“夏, 楚子 使 然丹 简上国之兵於 宗丘 。” 杜预 注:“上国,在国都之西。西方居上流,故谓之上国。”
(2). 春秋 时称中原各诸侯国为上国,与 吴 楚 诸国相对而言。《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吴子 ﹞使 延州来 季子 聘于上国,遂聘于 晋 ,以观诸侯。” 孔颖达 疏引 服虔 曰:“上国,中国也。盖以 吴 辟在东南,地势卑下,中国在其上流,故谓中国为上国也。”《国语·吴语》:“ 越 灭 吴 ,上征上国。” 韦昭 注:“上国,中国也。” 三国 魏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 夫差 ﹞抗衡上国,与 晋 争长。” 清 刘大櫆 《送张福清序》:“昔在自古, 闽 粤 不齿於上国。”
(3).外藩对帝室或朝廷的称呼。《后汉书·陈蕃传》:“夫诸侯上象四七,垂耀在天,下应分土,藩屏上国。” 李贤 注:“上象四七,谓二十八宿各主诸侯之分野,故曰下应分土,言皆以辅王室也。”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吾虽德薄,位为蕃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 唐 白居易 《祭迴鹘可汗文》:“抚有九姓,制临一方,气吞诸戎,名播上国。”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惟 布达拉 一区,其土膏衍,其人秀好,其音 华夏 ,故 吐番赞普 都之,以鞭挞四夷,抗衡上国。”
(4).指京师。 南朝 梁 江淹 《四时赋》:“忆上国之綺树,想 金陵 之蕙枝。”《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二年》:“今海内无事,自上国来者,皆言天子聪明英武,志欲致太平,深不欲诸侯子孙专地。” 胡三省 注:“时藩镇窃据,自比古诸侯,谓京师为上国。”《红楼梦》第四回:“ 薛蟠 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机会,一来送妹待选,二来望亲,三来亲自入部销算旧账,再计新支,--其实只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国家和地区相关的成语,如“国泰民安”、“国色天香”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中国在奥运会上取得了很多金牌,中国是一个体育上国。2. 初中生:中国的高铁技术在世界上非常先进,中国是一个交通上国。3. 高中生:中国的文化传统深厚,中国是一个历史上国。4. 大学生: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很多重要突破,中国是一个科技上国。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庄子。庄子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著名哲学家,他在《庄子》一书中讲述了这个故事来阐述他的观点。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其他类似意思的成语进行对比记忆,如“上乘”、“上上下下”等。
词语结构
上国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上”表示高于、超过,“国”表示国家或地区。
详细解释
上国这个成语源于《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庄子曰:‘上国无以加于下国矣,而下国有求于上国。’”意思是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个方面已经达到了极致,无法再有更大的进步,而其他国家或地区却依然需要向其学习或借鉴。
(0)
诗文中出现“上国”的诗词

擢第后入蜀经罗村路见海棠盛开偶有题咏

上国休誇红杏?,深溪自照绿苔矶。

一枝低带流莺睡,数片狂和舞蝶飞。

堪恨路长移不得,可无人与画将归。

手中已有新春桂,多谢烟香更入衣。

(0)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非我乡。

(0)

己酉元日

东风还向客边生,不断天街爆竹声。

羁旅顿忘新岁乐,团栾偏触故乡情。

百年似梦浑难说,一第如棋亦偶赢。

差喜远人游上国,也随衢巷贺王正。

(0)

长安逢江南僧

孤云无定踪,忽到又相逢。

说尽天涯事,听残上国钟。

问人寻寺僻,乞食过街慵。

忆到曾栖处,开门对数峰。

(0)

途次华州陪钱大夫登城北楼春望因睹李崔令狐三相国唱和之什翰林旧侣继踵华城山水清高鸾凤翔集皆忝宿眷遂题此诗

城楼四望出风尘,见尽关西渭北春。

百二山河雄上国,一双旌旆委名臣。

壁中今日题诗处,天上同时草诏人。

莫怪老郎呈滥吹,宦途虽别旧情亲。

(0)

陈情赠友人

延陵有宝剑,价重千黄金。

观风历上国,暗许故人深。

归来挂坟松,万古知其心。

懦夫感达节,壮士激青衿。

鲍生荐夷吾,一举置齐相。

斯人无良朋,岂有青云望。

临财不苟取,推分固词让。

后世称其贤,英风邈难尚。

论交但若此,友道孰云丧。

多君骋逸藻,掩映当时人。

舒文振颓波,秉德冠彝伦。

卜居乃此地,共井为比邻。

清琴弄云月,美酒娱冬春。

薄德中见捐,忽之如遗尘。

英豪未豹变,自古多艰辛。

他人纵以疏,君意宜独亲。

奈何成离居,相去复几许。

飘风吹云霓,蔽目不得语。

投珠冀相报,按剑恐相距。

所思采芳兰,欲赠隔荆渚。

沈忧心若醉,积恨泪如雨。

愿假东壁辉,馀光照贫女。

(0)
诗词分类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诗人
熊琏 李频 韩翃 于右任 徐鹿卿 史达祖 揭傒斯 冯煦 李鸿章 岑安卿 施肩吾 曹雪芹 江淹 廖刚 严羽 刘秉忠 武元衡 柳宗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