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哀棠一词多用于描述对家族遭遇不幸或悲伤的情况下的哀怜之情。可以用于表达对他人的同情、慰问,也可以用于表达自己对家族遭遇不幸时的悲伤之情。
- 例句
- 1. 在他哀棠的目光中,我们感受到了他对家族不幸的深深悲痛。2. 看到他那哀棠的神情,我不禁感到心疼。
- 基本含义
- 指对悲伤事物的哀怜之情。
- 基本解释
[释义]
(形)〈书〉悲伤:倍感~。
[构成]
偏正式:哀〔戚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了解《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的故事,以及其他与悲伤相关的成语,如“悲切”、“哀痛”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看到小猫受伤了,我感到哀棠,想帮它治疗。2. 初中生:听到同学家里发生了意外,我对他们的遭遇感到哀棠。3. 高中生:在历史课上,我们了解到古代战争的残酷,对受难者感到哀棠。
- 故事起源
-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战国时期,荀卿的父亲去世了,孟子去吊唁荀卿,见到他非常悲伤,孟子就对他说:“君之哀棠,吾闻之矣。”这个故事中的“哀棠”一词,成为了后来描述对家族悲伤的成语。
- 英文翻译
1.[书] sad; sorrowful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哀棠”与悲伤的情绪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自己站在棠树下,对着家族的不幸感到悲伤和哀怜,从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哀棠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 详细解释
◎ 哀戚 āiqī
[sorrow] 悲痛伤感
见“ 哀戚 ”。
亦作“ 哀慽 ”。亦作“ 哀慼 ”。悲痛;悲伤。《孝经·丧亲》:“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汉书·王商传》:“﹝ 商 ﹞居丧哀慽。” 汉 应劭 《风俗通·愆礼·公车徵士汝南夏甫》:“祖载崩隧,又不能送,远於哀慼者矣。”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叔夜有道之士》:“夫哀戚之心存於中,则絃手犂然而不谐,此理之必然者。”《元典章·礼部三·禁治居丧饮宴》:“父母之丧,至於哀慼。” 明 高明 《琵琶记·一门旌奖》:“从别后倍哀戚,况家中音信稀。” 沉从文 《从文自传·辰州》:“见到这些新奇光景,小小心中升起一分无言的哀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