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兵势 bīngshì
[military strenth] 军队的实力
- 详细解释
(1).兵力情况。《韩非子·十过》:“ 秦穆公 迎而拜之上卿,问其兵势与其地形。”
(2).指用兵布阵。《南史·曹武传》:“ 世宗 性严明,颇识兵势,末遂封侯富显。”
(3).犹兵力。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一:“ 陕西 四路,自来只为城寨太多,分却兵势。”《清史稿·饶余敏郡王阿巴泰传》:“兵势单弱,不能长驱。”
- 基本含义
- 指军队的力量和态势。
- 使用场景
- 兵势常常用于军事领域,用来描述军队战斗力的强弱、行动的灵活与否等。也可以用于其他领域,比如形容某个团体或个人在某个时期的力量和发展态势。
- 故事起源
- 兵势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离娄下》:“兵势者,国之大事也。”这句话意思是说兵势是一个国家的重要大事。后来,这个词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
- 词语结构
- 兵势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兵”和“势”。
- 例句
- 1. 战争中,了解敌人的兵势对于制定战略非常重要。2. 这支部队的兵势强大,具备了很强的作战能力。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兵势记忆为“兵力和态势”,将两个字分开理解,有助于记忆其基本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军事相关的词语和成语,如兵强马壮、兵不厌诈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军队的兵势决定了战争胜负。2. 初中生:我们要了解敌人的兵势,才能制定出更好的战略。3. 高中生:这支部队的兵势强大,可以打败任何对手。4. 大学生: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军队兵势得到了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