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衲袄的词语解释
衲袄的意思
拼音:nà ǎo    注音:ㄣㄚˋ ㄠˇ
使用场景
衲袄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出身贫寒、社会地位低下的人,强调他们的贫困和低微。可以用于文学作品、社会评论、口语交流等场合。
例句
1. 他从小家境贫寒,一直穿着衲袄长大。2. 尽管他出身衲袄,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成功的商人。
基本含义
指出身低微、贫困的人。
基本解释

一种斜襟的夹袄或棉袄。 宋 李纲 《建炎进退志》卷三:“既於 河北 、 陕西 、 京东 西 四路募兵,而军器、衲袄、旗帜之类,经 靖康 之变,类多散失。”《宣和遗事》前集:“﹝巡兵﹞腿繫着粗布行缠,穿着鸦青衲袄。”《水浒传》第三四回:“只见林子四边齐齐的分过三五百个小嘍囉来,一个个身长力壮,都是面恶眼兇,头裹红巾,身穿衲袄,腰悬利剑,手执长枪,早把一行人围住。” 碧野 《灯笼哨》:“‘ 保儿 ,来,躲进爷爷的袄里暖一暖!’老人招呼着他的孙子,他蹲下来解开一件厚厚的破衲袄。” 许地山 《补破衣的老妇人》:“我们所为,原就和你一样,东搜西罗,无非是些绸头、布尾,只配用来补补破衲袄罢了。”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穷鬼”、“穷苦人”等,进一步拓展词汇量。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贫富差距,加深对成语含义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家庭很贫困,他穿着衲袄去上学。2. 初中生:尽管家境贫寒,但她靠努力考上了大学,摆脱了衲袄的命运。3. 高中生:他出身衲袄,但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成功的企业家。
故事起源
关于衲袄的故事并不明确,但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佛教文化。在佛教中,僧人的衲衣是他们的特殊标志,也是他们的穿着。衲衣通常由布片缝制而成,质地简单,没有华丽的装饰。因此,衲袄这个成语就是从佛教文化中演变而来的。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穿着破旧衲衣的人,形象地代表了出身低微、贫困的人。
词语结构
衲袄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详细解释
衲袄是由“衲”和“袄”两个词组成的,其中“衲”指的是僧人穿的袈裟,而“袄”则是指一种常见的上衣。衲袄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出身低微、贫困的人。在古代社会中,僧人是无业、无财富的一群人,他们通常只有一件衲衣作为穿着,而且袈裟往往是破旧不堪的。因此,衲袄成为了形容出身低微、贫困的人的比喻。
(0)
诗文中出现“衲袄”的诗词

虞美人

害风饮水知多少。因此通玄妙。白麻衲袄布青巾。

好模好样,真个好精神。不须镜子前来照。

事事心头了。梦中识破梦中身。

便是逍遥、达彼岸头人。

(0)

万年春.衲衣

衲袄秋来,著身渐觉时相称。霜天净。畅怀游兴。

不怕西风劲。百片千条,上下穿联定。宽还正。

外疏狂性。内放明珠莹。

(0)

巫山一段云.催衲袄

昨夜西风紧,今朝秋意深。道人虽则是降心。

寒暑亦难禁。衲袄宜教宽大。且要昼披夜盖。

一衣犹恐不销任。此外更何寻。

(0)

解佩令

一生蒙懂,世事不晓。吃茶饭、不知饥饱。

坐处生根,立一似、顽石当道。任傍人、笑我虚矫。

文艺不解,岂知典教。说修行、无分剖。

面上尘埃,发髼松、身披衲袄。永长生、浩劫不老。

(0)

丞相信庵赵公哀诗五首·其二

忆昔东淮羽檄驰,非公受钺国几危。

春潮全藉孤舟渡,厦屋曾将一木支。

著白接䍦麾猛将,坑红衲袄等婴儿。

扬州遗老闻新讣,犹说平山奏凯时。

(0)

前题次十峰司宪韵·其十

君来三吴占有秋,君去正及吴田收。

蓑衣但除雨淅沥,衲袄不怕风萧飕。

烟中白鹤叫野水,竹间黄耳眠高丘。

眼前此地亦可念,旧来总属华亭侯。

(0)
诗词分类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诗人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闻一多 徐特立 陈逸云 贾景德 司马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