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了悟的词语解释
了悟的意思
拼音:liǎo wù    注音:ㄌㄧㄠˇ ㄨˋ
使用场景
了悟常用于描述人们在修行、学习、体验或思考中突然领悟到一些重要的道理或真理。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在艰难困苦中突然开悟,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在学习或修行中突然明白事物的本质。
例句
1. 经过多年的修行,他终于了悟了人生的真谛。2. 在遭受挫折后,她终于了悟到了成功的秘诀。3. 通过深入研究,他了悟到了这个问题的本质。
基本含义
指人在思考、体验或修行中突然明白、领悟到一种真理或道理。
基本解释

◎ 了悟 liǎowù
[comprehend;understand;wake up to;realize] 大彻大悟;醒悟
我们了悟到真正的艺术何以叫人百看不厌的道理

延伸学习
了悟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之一。可以进一步了解佛教和道教对于了悟的理解和教导。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与悟道相关的成语,如“顿悟”、“大彻大悟”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通过观察大自然,我了悟到了植物的成长过程。2. 初中生:在读了一本名著之后,我终于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3. 高中生: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思考,我终于了悟到了成功的秘诀。4. 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我通过实践和思考,了悟到了专业知识的应用方法。5. 成年人:经历了一段失败和挫折之后,我终于了悟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故事起源
了悟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佛教。佛教强调对人生的思考、修行和悟道。在佛教中,了悟是指修行者通过内心的觉察和领悟,突然明白生命的真谛和解脱的方法。因此,了悟这个成语在中国文化中逐渐被广泛使用。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成语“了悟”。可以想象一个人坐在禅坐中,闭目冥思,突然之间灵光一闪,脸上露出了悟的表情。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词语结构
了悟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属于形容词短语。
详细解释

(1).醒悟;领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 羡 ( 陈羡 )使人扶 孝 ( 王灵孝 )以归,其形颇像狐矣。略不与人相应……后十餘日,乃稍稍了悟。” 元 史九敬先 《庄周梦》第二折:“若按子午,炼成还丹,自能了悟衝举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书痴》:“女笑曰:‘君日读书,妾固谓无益。今即夫妇一章,尚未了悟。’” 巴金 《还魂草》一:“我只有感激地点点头,接连说了三个表示了悟的‘哦’字。”
(2).佛教谓认识内心的佛性,即明心见性。《景德传灯录·智威禅师》:“师知其了悟,乃付以山门。”《剪灯馀话·芙蓉屏记》:“公遣人説院主曰:‘夫人喜诵佛经,无人作伴,闻 慧圆 了悟,今礼为师,愿勿却也。’”《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 武帝 每日退朝,便到閤子中,与 支公 参究禪理,求解了悟。”
(3).聪慧。 清 蒋士铨 《临川梦·想梦》:“你有这等性情了悟,岂是雕虫篆刻之辈。”

(0)
诗文中出现“了悟”的诗词

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颂

太上本来真,虚无中有神。

若能心解悟,身外更无身。

假名元始号,元始虚无老。

心源是元始,更无无上道。

七宝为林苑,五明宫殿宽。

人身皆备有,不解向心观。

三世诸天圣,相因一性宗。

一身无万法,万法一身同。

放出光明照,无央世界中。

乾坤明表里,日月觉朦胧。

妙观无静苦,自性不能知。

妄想随缘去,何时有出期。

生灭何时尽,相因浩劫来。

似环蝼蚁转,如毂碾尘埃。

谁言河海阔,深浅尚能知。

爱欲情无底,何年有出时?

水鸟及风林,咸归一法音。

如何颠倒性,自起万般心。

虚无含有象,有象复归无。

心若分明了,知权呼有无。

无空空不空,无色色不色。

若能知色空,色空皆自得。

有有兼无有,无无及有无。

虚心能不动,妙道自来居。

如人入黑暗,目睹又何曾。

若要分明见,须凭浩劫灯。

有相兼无相,迷惑终不知。

未能明觉性,安得决狐疑。

众生情行劣,迷失道根源。

特谓宣宗旨,教令入妙门。

物向无中有,道从有里无。

莫生无有见,迷执自消除。

空色互相生,相缠如纠墨。

要知空色理,自莫分空色。

道性本虚无,虚无亦假呼。

若生无有见,终被法来拘。

不空是真空,不色是真色。

空色便为真,真法何曾得?

是空及是色,究竟总非干。

要认真空色,回心向己难。

空色宜双泯,不须举一隅。

色空无滞碍,本性自如如。

妙音喻虚性,虚心非妙音。

认他毫发事,难得自由心。

一心观一切,一切法皆同。

若能如斯解,方明智慧通。

了悟性根源,名为入妙门。

妙门方便法,是法勿留存。

决破疑惑网,有无都不干。

正心长自在,如隼入云盘。

心静六根清,六根随性行。

性能无著物,邪障那边生。

妙经无碍性,权立妙经名。

故为众生说,令教悟此经。

一真度一切,如楫济横流。

真性随身有,勿于身外求。

传教虚无理,世间散布行。

诵经能万遍,其义自分明。

真性号神王,飞天无定方。

破邪能自外,坚固喻金刚。

灵童即正性,无染号真人。

威猛喻师子,名殊一法身。

诸天诸圣众,无一亦无二。

性不遂波流,是名真侍卫。

语默及游息,无生一念思。

忘形归恍惚,神鬼不能窥。

正法度邪法,众生见处偏。

若生无有见,即被染心田。

天尊重说偈,直为指心源。

汲引迷惑者,令归解脱门。

道非干视听,视听转生疑。

应物临机用,虚心即可知。

心疑随万境,随境认心田。

道非有为有,方名离种边。

(0)

绝句·其一

饶君了悟真如性,未免抛身却入身。

何似更兼修大药,顿超无漏作真人。

(0)

沁园春.赞佛

净梵王宫,太子殷勤,雪山六期。

把世情我态,丝毫断念,云根水谷,麻麦充饥。

芥纳须弥,毛吞大海,自古男儿了悟时。

超生灭,任循环宇宙,不管东西。圆成无得无知。

信法界、空空寂灭机。

又勿劳习定,安禅作用,偷闲终日,打坐行治。

大理无时,真功非相,动静昏昏合圣规。

无高下,但能通般若,总证牟尼。

(0)

青玉案.诏赴太清宫普天醮作

上天容许清贫汉。随处香风散。万祸千灾真不乱。

宁心行教,普开心月,了悟回光看。

太清宫下重游玩。万事俱无绊。仰答皇恩酬本愿。

逍遥回步,密州安化,复隐元居观。

(0)

缘识·其五

时流求法界,问取本真诠。

了悟空皆寂,心明海月圆。

(0)

待寄师不至留居山中七日·其一

此来真隔世,了了悟初心。

入谷窥天近,因松坐雨深。

秋蝉悲旦暮,山鸟课晴阴。

好景无真相,君听流水音。

(0)
诗词分类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诗人
翁文灏 陈从周 余菊庵 黄绮 陈仁德 邓潜 冯振 林庚白 姚鹓雏 王季思 罗锦堂 吴玉如 常燕生 邵祖平 陈以鸿 王理孚 杨赓笙 苏渊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