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赭鞭的词语解释
赭鞭的意思
拼音:zhě biān    注音:ㄓㄜˇ ㄅㄧㄢ
使用场景
赭鞭常用于形容人的脸色健康红润,可以用来夸奖一个人身体健康,容光焕发。
例句
1. 他的脸色红润得像赭鞭一样,看起来非常健康。2. 她每天运动锻炼,脸色红润得像赭鞭一样。
基本含义
形容人的脸色极其红润,像涂了赭土一样。
基本解释

(1).相传为 神农氏 用以检验百草性味的赤色鞭子。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 神农 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穀。” 唐 陈子昂 《谢药表》:“虽赭鞭神授,未可比其英蕤。”
(2).古代用为驱邪之物。《汉书·王莽传下》:“桃汤赭鞭,鞭洒屋壁。” 颜师古 注:“桃汤洒之,赭鞭鞭之也。”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健康相关的成语,如“康健如鹿”、“面红耳赤”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奶奶的脸色红润得像赭鞭一样,看起来非常健康。2. 初中生:他每天锻炼身体,脸色红润得像赭鞭一样。3. 高中生:经过长时间的锻炼,他的脸色红润得像赭鞭一样,非常健康。
故事起源
赭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故事。据说,有一位叫赵国的人,他的脸色红润,非常健康。有一天,他在路上遇到了一个朋友,朋友问他为什么脸色这么好,他回答说:“我每天都用赭土擦脸,所以脸色红润。”这个故事流传下来,人们就用“赭鞭”来形容人的脸色红润。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的脸色红润得像涂了赭土一样,就像被赭鞭抽打过一样。
词语结构
主谓结构,由形容词“赭”和名词“鞭”组成。
详细解释
赭鞭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赭指的是赭石,是一种红色的土;鞭指的是鞭子,用于驱赶牲畜或惩罚人。赭鞭形容人的脸色红润,如同涂了赭土一样,通常用来形容人的健康、面色红润。
(0)
诗文中出现“赭鞭”的诗词

端州七星岩题名歌

娲皇未补星辰漏,神人驱石为云走。

赭鞭鞭断云不前,天风吹落西江口。

西江波涛千里来,雷霆霹雳蛟龙吼。

洞府沉深绝照临,奇象怪形多所有。

少阳数七老阳九,艮止为山折如斗。

一开一阖相蔽亏,天枢天轴通关纽。

质如白玉贞且坚,雨积苍皮光不垢。

绝无寸土可栽培,况有灵根作林薮。

中虚或类鼙鼓鸣,下垂乃可金钟扣。

磴道遥盘霄汉间,阴崖忽出他山后。

扶啸台东千尺?,下视诸峰若培塿。

过雁声高每倒闻,行人路窄难回肘。

百曲湖光绕寺门,一片山城挂窗牖。

尚忆曾游少壮时,今来不觉成衰丑。

吴山越水多俊人,天涯此会诚非偶。

为君小试燕然手,兴酣落笔无蝌蚪。

八分瘦硬高崖陡,奋臂大书人某某,石老天荒同不朽。

(0)

清平乐

忙呼百舌。来报芳菲节。黍谷邹阳吹律切。

早晚菖蒲绾结。五原消息嫌迟。赭鞭行令无私。

青帝重来巡狩,翠华芳草天涯。

(0)

和肃虏侯黄虎痴承制颁历韵

骏驭遥巡断赭鞭,孤臣频岁纪星躔。

晓筹冷落鸡人唱,寒管惊回龙子眠。

旧放梅花知汉腊,新添蓂叶是尧年。

义熙何用陶潜载,日月中天正朗悬。

(0)

送镇江钱医官

拜官归去沐恩偏,医国功应奏十全。

药自赭鞭知异品,方从金匮得真传。

鍊砂尚仗炉中火,摘橘还分石上泉。

为想江城春市里,杏花如雨一壶悬。

(0)

代祀海渎纪成乐章有序·其十八送神

膏凤辇兮秣龙马,霓旌羽盖纷布野。

赭鞭鞭山山为赭,金戈指天天亦扯。

九垓八埏恣上下,云飞飞兮神去也。

(0)

沈栗仲同年宰酃县以弦歌化之邑能鼓雅琴者四十余人其治可想以诗赠之

一夫弦歌千室鸣,古有单父东武城。

三代以还无此声,此声能使王侯贞。

间暇无事修太平,化我鸱枭哺所生。

云秋之水北入深,上有神父秉《周礼》。

攫深醳愉万事理,偶欲登高临渌水。

诸生十百希厥旨,路人咸诧问所以,指丝桐曰命之矣。

茆厂夜月弹流泉,杼声书声相纠缠。

稍涉北鄙便自愧,何况洙泗龂龂焉。

邦君凭轩赓古篇,邦人和之如众仙。

趣拜炎陵求练弦,剪其青牛剉双角。

夔襄荐技斑倕镌,神农大笑投赭鞭,此调不传数千年。

恨君不识袁孝尼,恨我不识元鲁山。

《于蔿于》曲已遍诵,《广陵》妙散胡可悭。

不成章我亦不作,但欲博我高堂欢。

进观君艺何斑斓,能诗书画奕剑丸。

所可测者器数间,不可测者海波澜。

廿年同举今甫面,冰雪同清铁同鍊。

愔愔琴德美可眷,君山岂受宣平荐。

五技都穷卧花县,何当密友罗曲宴,三叠胎仙舞深院。

座中那有钟子期,祇有鼾齁侧冠弁。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蔡确 长孙无忌 周济 阮逸女 谈迁 李密 汪之珩 李好古 子兰 蒲松龄 林古度 颜之推 张溥 方维仪 洪遵 纪映淮 刘珏 章有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