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揭箧担囊常用于形容人具备应变能力和随机应变的状态。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的胆识、机智和准备充分的能力,也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随时准备应对各种情况的状态。
- 例句
- 1. 他走到哪里都揭箧担囊,准备充分,从不措手不及。2. 这个球队在比赛中总是揭箧担囊,能够迅速应对对手的变化。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背着行囊,行走途中,随时准备揭开行囊取出东西的状态。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应变能力相关的成语,如“应对如流”、“应付自如”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揭箧担囊,每次出门都会带上我最喜欢的玩具。2. 初中生: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要时刻保持揭箧担囊的状态,随时准备面对各种学习和生活的挑战。3. 高中生:考试前,我会揭箧担囊,准备好所有需要的学习资料和备考工具。4. 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我学会了揭箧担囊,随时准备应对工作中的各种情况和挑战。
-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故事中,有一个名叫阿瞒的人,他背着箧和囊,行走在江湖之间。他随时准备应对各种情况,箧和囊里装满了他需要的物品。阿瞒因此而被人称为“揭箧担囊的人”。后来,这个故事被人们用来形容一个人具备应变能力和随机应变的状态。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揭箧担囊形象化,想象一个人背着箧和囊,随时准备使用所需物品的状态。可以通过绘画、动画或联想等方式帮助记忆。
- 词语结构
- 揭箧担囊是一个四字成语,由“揭”、“箧”、“担”和“囊”四个字组成。
- 词语解释
- jiē qiè dān náng ㄐㄧㄝ ㄑㄧㄝ ˋ ㄉㄢ ㄉㄢ ㄉㄢ
揭箧担囊(揭篋擔囊)
盗窃箱笼等财物。《庄子·胠箧》:“然而巨盗至,则负匱揭篋担囊而趋。”亦作“ 揭篋探囊 ”。《旧唐书·酷吏传序》:“今夫国家行斧鉞之诛,设狴牢之禁以防盗者,虽云固矣,而犹踰垣掘塚,揭篋探囊,死者於前,盗者於后,何者?”
-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