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或道路上独自奋斗,没有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性格孤僻,不善于与他人交往。
- 例句
- 1. 他性格孤僻,喜欢踽踽独行。2. 在创业的道路上,有时需要踽踽独行,独立思考。
- 基本含义
- 形容一个人孤独地行走或做事,没有伙伴或同伴。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孤独和独立相关的成语,如“独木不成林”、“孤芳自赏”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踽踽独行去上学,没有小伙伴陪伴。2. 初中生:在面对困难时,她选择踽踽独行,独立解决问题。3. 高中生:他在创作过程中,踽踽独行,追求自己的艺术风格。4. 大学生:毕业后,她决定踽踽独行,独立创业。5. 成年人:他因为个性孤僻,一直踽踽独行,很少与他人交往。
- 故事起源
- 《晋书·卫玠传》中有一则故事:卫玠是晋朝的一位官员,他才华出众,但性格孤僻,不善与人交往。有一次,他在夜晚独自行走,迎面遇到了一位官员。这位官员问他为何独自一人行走,卫玠回答说:“我行我素,不随众人。”这个故事形象地表达了卫玠独立、不随众人的个性,后来就演变成了成语踽踽独行。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在一条独自的小路上行走,周围没有其他人,感受到孤独和独立的状态。
- 词语结构
- 踽踽独行是由两个相同的词语组成,形式上称为“形容词+形容词+动词”。
- 词语解释
- jǔ jǔ dú xíng ㄐㄨˇ ㄐㄨˇ ㄉㄨˊ ㄒㄧㄥˊ
踽踽独行(踽踽獨行)
单身行走。 明 吾丘瑞 《运甓记·手板击凤》:“ 嶠 ( 温嶠 )思都督左右,密谋忠告,无一可人。况踽踽独行, 嶠 身荣辱未卜,奈何以眼前一命之荣,而负知己数载之遇。”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异乡丐妇,踽踽独行,猝遇三健男子执缚於树,肆行淫毒。”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三:“他成了一个踽踽独行,形单影只,自言自语,孤苦伶仃的畸零人。”
-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