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石田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某种关系或环境下无法自主决策和行动,被他人操纵或摆布的情况。可以用来描述工作、学习、家庭、社交等各个方面的被动状态。
- 例句
- 1. 他在公司里就像个石田,完全被老板摆布。2. 她在婚姻中变得像个石田,失去了自主权。3. 这个国家的政府完全控制了媒体,使其成为了一个石田。
- 基本含义
- 指受人欺负、摆布或控制的状态。
- 基本解释
(1).多石而不可耕之地。亦喻无用之物。《左传·哀公十一年》:“得志於 齐 ,犹获石田也,无所用之。” 唐 寒山 《诗》之六六:“土牛耕石田,未有得稻日。” 清 薛福成 《滇缅分界大概情形疏》:“得之则曰犹获石田,失之则曰不勤远略。” 梁启超 《论生利分利》:“顾同一土地也,在野蛮民族之手,则为石田;在文明民族之手,则为奇货。”
(2).贫瘠的田地。 宋 秦观 《次韵子由题蜀井》:“ 蜀 冈精气滀多年,故有清泉发石田。” 元 王逢 《赠龙虎山人郑良楚》诗之二:“石田岁稔茅屋好,种菊乞诗 虞翰林 。”《剪灯新话·天台访隐录》:“有居民四五十家,衣冠古朴,气质淳厚,石田茅屋,竹户荆扉,犬吠鸡鸣,桑麻掩映,儼然一村落地。”
(3).指石砚。 清 钮琇 《觚賸·石言》:“ 石户 之封可守,石田之穫不虚;传子孙而无累,貽朋友而欣愉。” 清 方文 《病中寄邓柬之》诗:“药裹但随庭草积,学徒应共石田荒。”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被动状态相关的成语,如“傀儡”、“马前卒”等,以扩展对被动状态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想像个石田一样被别人欺负。2. 初中生:他在班级里就像个石田,总是被同学们牵着鼻子走。3. 高中生:考试成绩决定了我未来的命运,我感觉自己成了一个石田。4. 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我感觉自己成了公司里的石田,完全被老板摆布。
- 故事起源
- 石田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历史文献《史记·平准书》中的一个故事。故事中,齐国有一位名叫石田的大夫,他为了迎合君王的喜好,不顾国家利益,从事一些不正当的行为。最终,石田被人们所唾弃,成为一个被人摆布的代名词。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石田”与无法自主决策和行动的状态联系起来,形象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一个石头被人摆布的形象,将其与被人操纵的状态联系在一起。
- 词语结构
- 石田属于形容词+名词的结构,形容词“石”表示坚硬、无生命的状态,名词“田”表示被耕种、操纵的状态。
- 详细解释
- 石田成语源自于《史记·平准书》,其意为受人摆布,无法自主决策。石田是指一种普通的石头,没有生命力,不能主动行动,只能被人摆布。因此,石田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被他人控制或操纵,无法自主决策和行动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