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罪责;过失。《三国志·魏志·常林传》:“太守 王匡 起兵讨 董卓 ,遣诸生於属县微伺吏民罪负,便收之,考责钱穀赎罪。”《北齐书·崔昂传》:“帝歷数诸人,咸有罪负。” 唐 刘知几 《史通·曲笔》:“夫史之曲笔诬书不过一二,语其罪负,为失已多。”
- 基本含义
- 指担负罪责或过错。
- 详细解释
- 罪负是由“罪”和“负”两个词组成的成语,意为承担罪责或过错。表示某人因犯了错误或犯了罪而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或后果。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某人因犯错或犯罪而需要承担责任的情况,也可用于形容某人因负有重大责任而感到内疚或愧疚的心情。
- 故事起源
- 《左传·哀公十一年》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晋国的大夫子贡因失职而被罚,他感到非常愧疚,于是用腰带将自己绑起来,表示自己愿意承担罪责。后来,人们用“罪负”来形容承担罪责或过错。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形式为“罪负”。
- 例句
- 1. 他因犯了错误,罪负了整个团队的失败。2. 他深感自己对不起父母,心中始终罪负着一份愧疚。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罪负”与“承担责任”相联系,形象地想象一个人背负着罪责的样子,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或文章来加深对“罪负”这个成语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犯了错误,应该罪负责任。2. 初中生:他因为作弊被老师发现了,现在罪负了不好的记录。3. 高中生:他因为犯罪被判刑,现在要罪负自己的过错。4. 大学生:他因为过失导致事故发生,现在必须罪负相应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