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簟茀通常用于形容人的品行,可以用来赞美一个人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态度。可以用于日常生活、工作场合以及教育环境等各种场景。
- 例句
- 1. 他做事一向簟茀,从不张扬。2. 这位领导谦虚谨慎,为人簟茀,深受大家的敬重。
- 基本含义
- 比喻人的言行举止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 基本解释
遮蔽车厢后窗的竹席。《诗·齐风·载驱》:“载驱薄薄,簟茀朱鞹。” 毛 传:“簟,方丈席也。车之蔽曰茀。” 孔颖达 疏:“簟字从竹,用竹为席,其文必方,故云方丈席也。车之蔽曰茀,谓车之后户也。”《诗·大雅·韩奕》:“簟茀错衡。” 郑玄 笺:“簟茀,漆簟以为车蔽,今之藩也。” 孔颖达 疏:“茀者,车之蔽;簟者,席之名。言簟茀正是用席为蔽。”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簟茀相关的成语,如“簟瓢之才”、“簟纹如水”等。同时,可以学习与谦虚谨慎、品行美相关的成语,如“谦虚谨慎”、“品行美”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簟茀的同学,因为他们不会嘲笑我。2. 初中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做一个簟茀的人,不要太骄傲。3. 高中生:在高考复习期间,我们要保持簟茀的心态,不要过于紧张。
- 故事起源
- 簟茀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荀子·劝学篇》中。荀子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著名哲学家,他在《劝学篇》中写道:“君子簟茀,小人蓬蒿。”意思是说,君子像竹席一样谦虚谨慎,而小人则像野草一样随风飘荡。这个比喻表达了荀子对人品的评价。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簟茀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躺在竹席上,感受到竹席的凉爽和舒适,同时想象蔓草蔓延在竹席上,表示谦虚谨慎的态度。
- 词语结构
- 簟茀是一个形容词的结构,由两个词语组成。
- 详细解释
- 簟茀是由两个词语组成,簟指竹席,茀指蔓草。簟茀寓意人的言行举止如同蔓草蔓延在竹席上一样,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在古代,竹席是一种朴素而实用的床上用品,而蔓草则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因此,簟茀形容人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以此来表达对人品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