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钧旨多用于形容君子或有德行的人,也可用于形容某个行为或言论的高尚和智慧。可以用于赞扬他人的品行,或者形容某人的决策明智而高尚。
- 例句
- 1. 他的行为举止都非常钧旨,是个真正的君子。2. 这位领导的决策非常钧旨,受到了广泛的赞扬。
- 基本含义
- 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智慧。
- 基本解释
对帝王将相的命令的敬称。《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当下郡王钧旨分付都管。”《水浒传》第一○二回:“两个公人带 王庆 上前禀道:‘奉老爷钧旨, 王庆 拿到。’” 清 洪昇 《长生殿·收京》:“[外付令箭,小生接介]领钧旨。”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道德品质和智慧相关的成语,如“德才兼备”、“智勇双全”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品行非常钧旨,是我们学校的榜样。2. 初中生:这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非常钧旨,对于推动科学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3. 高中生:他的决策非常钧旨,帮助公司度过了困难时期。4. 大学生:作为一名医生,他的职业道德必须保持钧旨,为患者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5. 成年人:我们应该向那些具有钧旨品质和智慧的人学习,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智慧水平。
- 故事起源
- 钧旨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这本古代史书中。据说,晋国有位名叫刘缵的大臣,他非常聪明而又有高尚的品德。有一次,晋国发生了一场重大的战争,刘缵被任命为主帅,负责指挥作战。刘缵在战争中表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高尚的品质,最终带领晋国获得了胜利。后来人们就用“钧旨”来形容刘缵的高尚品质和智慧。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钧旨”与高贵珍贵的玉器“钧”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的品德和智慧就像高贵的钧玉一样珍贵。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结构简单明了。
- 详细解释
- 钧旨是由“钧”和“旨”两个字组成。钧是古代一种高贵、珍贵的玉器,象征着高尚和珍贵;旨是君主的命令和指示,象征着智慧和权威。钧旨这个成语指的是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智慧,表示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合乎道德规范,智慧超凡,具有高尚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