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养成祸乱。 明 唐顺之 《读<春秋>》:“况其( 齐桓 、 晋文 )借名勤王,而实则自殖,阳为急病,而阴欲养乱哉!”
(2).姑息、纵容叛乱。《明史·成祖纪二》:“毋养乱,毋玩寇。”
- 基本含义
- 养育、培养混乱的情况或局面
- 详细解释
- 养乱是指通过某种方式或行为来培养、造成混乱的情况或局面。这种混乱可能是由于不良习惯、错误行为或无秩序的管理所引起的。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组织故意制造混乱,或者对混乱情况视而不见、纵容混乱的行为。
- 故事起源
- 养乱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哀公十年》中。当时,齐国国君哀公对于国内的贤臣和小人没有区分,纵容小人执掌政权,导致政治混乱。后来,这一词语逐渐被引申为一种负面行为的描述。
- 词语结构
- 养乱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养”和名词“乱”组成。
- 例句
- 1. 这个领导居然纵容下属的错误行为,简直是在养乱。2. 他经常不按规章制度办事,养乱成性。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养”和“乱”两个字形象化地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一个人在养一只乱猴子,无规律地乱跳乱动,形成混乱的场面。
- 延伸学习
- 1. 学习相关成语:养虎遗患、养痈成患、养尊处优等。2. 了解相关的历史事件或故事,如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混乱时期,以及国际社会上的混乱局势。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我们要遵守课堂纪律,不要养乱。2. 初中生:有些同学不守规矩,总是故意养乱。3. 高中生:政府应该加强管理,防止社会上的养乱行为。4. 大学生:在大学里,我们应该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不要养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