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语出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后因以比喻女子改嫁或移情他人。 清 李渔 《蜃中楼·义举》:“若不是逼抱琵琶,怎显他节操冰霜。” 清 俞蛟 《潮嘉风月记·丽品》:“诗曰:‘含顰忆昔侍尊前,丽服明妆似水仙。今日相逢卿老矣,不堪回首问当年。不抱琵琶过别船,芳心与石一般坚。’”
- 基本含义
- 形容做事不专一,同时追求多种事物。
- 详细解释
- 抱琵琶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其中的“抱”表示抱着,琵琶是一种古代乐器。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同时追求多种事物,无法专注于某一件事情。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七手八脚”。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工作或学习中不专心,分心于多种事物。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于故事、文章等文学作品中。
- 故事起源
- 相传,唐代有一位名叫韦编三绝的文人,他同时擅长书法、绘画和音乐。因为他追求太多不同的艺术形式,无法专心于其中任何一种,所以被人们称为“抱琵琶的韦编三绝”。后来,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一个人追求的事物太多,无法专注于某一件事情。
- 词语结构
- 主语 + 抱 + 宾语
- 例句
- 1. 他抱琵琶,又学画画,根本没有时间专心学习。2. 她抱琵琶,兼修文学和音乐,成为了一个多才多艺的艺术家。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同时抱着很多琵琶,手忙脚乱的样子,来形象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琵琶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琵琶的历史、演奏技巧等相关知识。此外,还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七手八脚”等,来丰富你的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抱琵琶,又画画,还会弹钢琴,真厉害!2. 初中生:他抱琵琶,兼修文学和音乐,是我们学校的艺术天才。3. 高中生:他抱琵琶,又学文学和音乐,但他的学习成绩却一直不理想。4. 大学生:他抱琵琶,兼修多种艺术形式,成为了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