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某人散布谣言、中伤他人的行为,通常带有贬义。
- 例句
- 1. 他经常浇讹,谁都不喜欢和他交朋友。2. 不要相信别人的浇讹,要有自己的判断力。
- 基本含义
- 指散布谣言、诽谤他人。
- 基本解释
浮薄诈伪。《后汉书·党锢传序》:“叔末浇讹,王道陵缺。”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政体》:“三代以后,人渐浇讹,故 秦 任法律, 汉 杂霸道。” 清 顾炎武 《登岱》诗:“末世久浇讹,孰探幽明原?”
澆譌:同“ 浇讹 ”。 宋 司马光 《贤良策》:“兹二者岂世俗浇譌不可復振,将教之禁之之道有所未备也。”譌,一本作“ 伪 ”。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谣言、中伤相关的成语,如“造谣生事”、“捏造事实”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班上的小明经常浇讹,老师都不喜欢他。2. 初中生:有些同学喜欢浇讹,总是散布一些不实的消息。3. 高中生:我们要学会辨别真假信息,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浇讹。4. 大学生:网络上充斥着各种浇讹的言论,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谣言所蒙蔽。
- 故事起源
-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一个故事,项羽为了让刘邦去攻打秦军,就散布谣言说刘邦已经被秦军击败。这个故事中的谣言散布行为被形容为“浇讹”。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浇”字的发音与“散布”相近,而“讹”字的发音与“谣言”相近,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动宾式成语。
- 详细解释
- 浇,撒;讹,谣言。浇讹原指散布谣言、诽谤他人,后泛指散布坏话、中伤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