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书仪的词语解释
书仪的意思
拼音:shū yí    注音:ㄕㄨ ㄧˊ
使用场景
书仪多用于形容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和行为举止的好坏。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文雅、举止得体、符合礼仪规范的态度。也可以用来批评一个人的行为不端,不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例句
1. 他的书仪非常好,总是举止得体。2. 他的书仪太差了,完全没有礼貌。
基本含义
指人的品德修养和行为举止端庄恭敬,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基本解释

(1).旧时士大夫私家关于书札体式、典礼仪注的著作,通名书仪。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 江 南轻重各有谓号,具诸《书仪》;北人多称名者,乃古之遗风。”《隋书·经籍志》、《新五代史》和《崇文总目》著录有关的著作甚多,现仅存 宋 司马光 《书仪》。
(2).旧时馈赠钱物所写的礼帖和封签。泛指馈赠的钱物。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林·交际》:“词林交际最简,其始入者,合衙门自政府以下至史官,各送贺仪分金七分,即书名於书仪之上,不具他柬。”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谒遇》:“左右,取书仪,看酒。”《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 汪知县 ﹞差人送三两书仪,就致看花之意。”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与书法和礼仪相关的内容,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书仪很好,写字又漂亮又工整。2. 初中生:我们学校要求我们要有良好的书仪,不能随地乱扔垃圾。3. 高中生:他的书仪很差,经常迟到、不守纪律。4. 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注重自己的书仪,代表学校的形象。
故事起源
关于书仪的故事并不多见,但可以通过理解成语的字面意思来推测它的起源。书仪源自古代中国文化,强调了人们对于书法和礼仪的重视。古代中国社会非常重视文化修养和行为规范,因此书仪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价值观。
记忆技巧
可以用“书写礼仪”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书写代表文化修养,礼仪代表行为举止。通过将这两个词联系起来,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词语结构
书仪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单字组成。
详细解释
书仪一词由“书”和“仪”组成。书指的是书法,仪指的是礼仪。书仪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在书法和礼仪方面的修养和表现。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人应该具备文化修养和端庄的行为举止。
(0)
诗文中出现“书仪”的诗词

毕府丞父母同寿

高槐荫庭风日清,花罗剪春香雾轻。

金屏翠帷尊两楹,门前车马来倾城。

美人一双弹玉筝,双歌南飞献长生。

凤雏衔书仪帝廷,紫鸾诏书天与荣。

瑶环涓秀瑜珥晶,书香三世连科名。

膝前拜舞綵衣明,人间此乐岂易并。

愿吹济水添瑶觥,灵椿不凋萱不零,年年珠履花间迎。

(0)

赠颍阳知县刘烨著作

门风是相门,积庆岂须论。

祖德书仪在,科名榜贴存。

政声闻牧竖,墨迹见花村。

物论将徵用,多应入谏垣。

(0)

送利漕刘明复朝议

中山元魏后,数世十三传。

皆在河南葬,初从代北迁。

中书谋定策,大理力扶颠。

渝国乘机日,唐公起义年。

议高都尉识,名累侍郎贤。

原武输期集,东阿旧俗悛。

河阴才被诏,户部志绳愆。

八子生中叶,三台共一躔。

洪洞城不下,工待政无前。

昭辅书仪集,明宗礼意全。

中丞安出处,艺祖首详延。

学士清台阁,咸平起涧瀍。

斯文醇复古,宏议自摧坚。

江汉源何巨,公侯兆已圆。

信辞师鲁志,佳气尹樊阡。

秘监花儒将,缑山酒地仙。

看公承远构,发迹向孤骞。

浩荡穷经笥,纵横信笔椽。

巾箱遗紫绶,伯仲袭青毡。

辨论多兵略,澄清累使权。

凤鸣雄屏翰,鹑首富刀泉。

诏自南台下,车随北斗旋。

鹓鸿思旧侣,嵩少望归鞭。

师节频轻伏,戎腥未一湔。

朝纲今省户,古道日经筵。

尽是徊翔地,行承咫尺天。

门施唐棨戟,冠珥汉貂蝉。

阀阅谁如此,功名盍勉旃。

慎无从子晋,轻去恋伊川。

孑立栖迟久,深知义气然。

人情尝岁月,物色自风烟。

士要文章别,诗因谱第编。

碑阴如可附,青玉为雕镌。

(0)

过汤阴武穆祠

云树萧森武穆祠,晴沙秋日尚含悲。

中台一德初开阁,内殿精忠漫赐旗。

河北不闻经略计,江南已草受书仪

廿年洒泣看遗传,式里重吟板荡诗。

(0)

溪庵十首·其十

豫为终制付诸儿,莫待飞腾变化时。

涑水书仪非含玉,魏公治命欲披缁。

外加麟楦中先悴,生著蝉冠死岂知。

除卸布衾堪覆首,更无一物可相随。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袁崇焕 沈括 王同祖 费宏 萧统 朱瞻基 黄清老 李齐贤 王微 王贞白 徐灿 仓央嘉措 尤袤 黄任 瞿佑 陈廷敬 钱镠 姚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