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 mí lí pū shuò ㄇㄧˊ ㄌㄧˊ ㄆㄨ ㄕㄨㄛˋ
迷离扑朔(迷離撲朔)
语本《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后因以“迷离扑朔”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于分辨。 陈毅 《满江红·游广东》词之三:“惊追逐,回头一顾,迷离扑朔。” 萧乾 《栗子·忧郁者的自白(代跋)》:“然而我感觉的愁远深于他们。我愁的是这迷离扑朔的生命。”
- 基本含义
- 形容事物复杂多变,难以捉摸。
- 使用场景
- 迷离扑朔一词常用于描述复杂的情况或人的行为。可以用来形容谜团般的事件、复杂的关系、难以捉摸的人物等等。
- 故事起源
- 迷离扑朔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喻世明言》中的《陈忠贞孝婢》一则故事中。故事中,一个忠贞的女仆为了保护主人的孩子,不惜扮作男子,蒙骗众人。这个故事中的情节错综复杂、扑朔迷离,因此成了形容复杂多变的事物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迷离扑朔是由两个形容词组成的成语,形容词之间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
- 例句
- 1. 这个案件的真相迷离扑朔,让人难以分辨是非。2. 他的言谈举止总是迷离扑朔,让人无法捉摸他的真实意图。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迷宫”、“迷路”等词语进行联想,迷宫中的路线复杂多变,让人难以找到出口,类似于迷离扑朔的情况。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迷离扑朔相近的成语,如迷雾重重、扑朔迷离等,加深对复杂多变情况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个游戏的规则太迷离扑朔了,我都玩不明白。2. 初中生:那个电影的剧情太迷离扑朔,看得我有点晕。3. 高中生:这个数学题的解法迷离扑朔,我需要花更多时间去理解。4. 大学生:这个社会问题的原因迷离扑朔,需要深入研究才能找到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