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惰窳常用于贬义,用来形容个人或团体的懒散态度和无所作为的行为。可以用于批评工作中的懒惰、学习中的懈怠、生活中的颓废等情况。
- 例句
- 1. 他整天无所事事,真是惰窳至极。2. 这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太低,太惰窳了。3. 别总是惰窳下去了,要有一些进取心。
- 基本含义
- 指人懒散、无所作为、缺乏精神活力。
- 基本解释
懒惰懈怠。《东观汉记·吴良传》:“议曹惰窳,自无袴,寧足为不家给人足邪?”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序》:“盖以庸人之性,率之则自力,纵之则惰窳耳。” 明 唐顺之 《与应警庵郡守书》:“僕质本顽钝,惟不敢惰窳以负相知。” 严复 《救亡决论》:“后世学者,乐其径易,便于惰窳敖漫之情,遂羣然趋之,莫之自返。”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惰窳相关的成语,如“懒散”、“颓废”等,以丰富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整天玩游戏,一点也不想学习,真是太惰窳了。2. 初中生:这个同学上课总是不专心听讲,成绩越来越差,真是太惰窳了。3. 高中生:他放假时什么事情也不做,整天窝在家里,真是太惰窳了。4. 大学生:他整天宅在宿舍,不参加任何社团活动,真是太惰窳了。5. 成年人:他工作了几年,却没有任何进步,一直停滞不前,真是太惰窳了。
- 故事起源
- 惰窳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后汉书·杨震传》中。相传,杨震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官员,他在任职期间为官不廉,懒散无为。有一次,杨震的同僚给他送了一匹马,希望他能好好工作,但杨震却将马养在官署里,不肯出去巡视百姓。后来,这个故事流传开来,人们用“惰窳”来形容不肯努力工作、懒散无为的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懒散地躺在床上,窗外阳光明媚,但他却无精打采,没有任何动力去起床。这个形象可以帮助记忆惰窳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惰窳的结构是形容词+形容词。
- 详细解释
- 惰窳是由“惰”和“窳”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惰指懒散、怠惰,窳指衰败、堕落。惰窳形容人无所作为、缺乏奋斗精神和积极性,常用来批评那些不努力、不进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