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挂席这个成语主要用于形容宴会结束的场景,也可以用于比喻活动或会议的结束。
- 例句
- 1. 宴会结束后,主人挂起席子,宾客纷纷离席。2. 在会议的最后,主持人挂席,表示会议结束。
- 基本含义
- 指宴会上宾客离席时,主人挂起的座位席子,表示宴会结束。
- 基本解释
亦作“掛席”。犹挂帆。《文选·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诗:“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 李善 注:“扬帆、挂席,其义一也。” 唐 孟浩然 《晚泊浔阳望庐山》诗:“掛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宋 苏轼 《归朝欢·和苏坚伯固》词:“明日西风还掛席,唱我新词泪沾臆。” 郁达夫 《己未秋应外交官试被斥仓卒东行》诗:“明朝挂席 扶桑 去,回首中原事渺茫。”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有关中国古代宴会文化和礼仪的知识,以加深对挂席这个成语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宴会结束后,大家看到主人挂席,就知道可以回家了。2. 初中生:参加完学校的庆祝活动,老师挂席后,同学们纷纷散去。3. 高中生:参加完校友会后,校友们看到主席台上挂席,纷纷离开会场。4. 大学生:参加完毕业典礼后,学生们看到校长挂席,意识到自己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
- 故事起源
- 相传,古代有一位宴会上的主人非常喜欢宴会,每次宴会结束时都会挂起席子,表示自己还想继续宴请宾客。一次,他的朋友告诉他,宴会结束后挂席是礼仪的一部分,表示宾客可以离席了,于是他才知道了这个规矩。从此以后,挂席成为了一种宴会礼仪的象征。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挂席与宴会的场景联系起来,想象主人挂起席子表示宴会的结束,从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动词+名词
- 详细解释
- 挂席是一种传统的礼仪用语,源于中国古代宴会文化。在古代,宴会上主人通常会准备一些席子供宾客休息时使用。而当宴会结束时,主人会挂起这些席子,表示宴会结束,宾客可以离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