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即婆饼焦。 宋 高承 《事物纪原·虫鱼禽兽·婆饼》:“昔人有远戍,其妇山头望之,化为石。其母为饼,将以为餉,使其子侦之,恐其焦不可食也,往已无及矣。因化此物,但呼婆饼焦也。今 江 淮 所在有之。” 清 孙枝蔚 《禽言》诗:“儿勿恼,婆饼虽焦婆心好。”参见“ 婆饼焦 ”。
- 基本含义
- 指某人为了迎合他人的意愿或需求,不顾自己的意愿或利益,像饼一样被人随意摆布。
- 详细解释
- 婆饼一词源自于中国北方方言,原指一种软饼,因其形状柔软可塑,容易被人摆布,所以后来引申为比喻被人任意摆布的意思。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某人过于顺从他人,没有自己的主见,完全按照他人的意愿行事,不顾自己的权益。
- 使用场景
- 在日常生活中,婆饼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某人在与他人的关系中过于顺从,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意见。它可以用于描述工作场景、家庭关系、朋友关系等各种情况。
- 故事起源
- 关于婆饼成语的具体故事起源尚无确切记载。然而,这个成语的形象比喻对于人们来说是非常形象的,因为婆饼本身就是柔软易变的,容易被人摆布。
- 词语结构
- 婆饼这个成语是由两个字组成的,其中“婆”指的是老妇人,“饼”指的是一种饼状食物。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
- 例句
- 1. 他完全像个婆饼一样,任何人都可以轻易地操纵他的意愿。2. 她总是对别人的要求毫无拒绝,简直就是个婆饼。3. 不要总是当个婆饼,要学会保护自己的权益。
- 记忆技巧
- 要记住这个成语,可以将其与婆婆和饼干联系在一起。想象一个顺从的婆婆,像饼干一样软弱无力,完全被人摆布。这样的形象会帮助你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的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有趣的成语,了解它们的起源和用法。成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成语,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我们要尊重别人的意见,但是我不想变成一个婆饼。2. 初中生:我不喜欢被人随便摆布,我不想成为一个婆饼。3. 高中生:为了取悦父母,我总是像个婆饼一样听从他们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