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的评价不准确或不公正,有冤屈之意。
- 例句
- 1. 他被冤枉了,根本没有偷窃。2. 这个评价太枉辟了,他的工作一直非常出色。
- 基本含义
- 冤枉而不公正
- 基本解释
邪辟。《吕氏春秋·知度》:“法则之用植矣,枉辟邪挠之人退矣,贪得伪诈之曹远矣。”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枉辟”相关的成语,如“枉法徇私”、“枉费心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老师冤枉我了,我没有偷看同学的试卷。初中生:这个评价太枉辟了,他的成绩一直很好。高中生:别人对他的评价太枉辟了,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艺术家。
- 故事起源
- 《后汉书·周官志下》中有一则故事:汉代时,有一位名叫枉骨的官员,他在任职期间非常严正公正,没有接受贿赂,但却被人诬陷与受贿。后来,枉骨被判处了枉死的刑罚。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形容冤枉不公的成语“枉辟”。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枉辟”联想为“冤枉的辟”,辟指的是评价或判断。可以想象一个人被冤枉了,他的评价或判断被人冤枉了。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动词
- 详细解释
- 指对人或事物的评价不公正,冤枉了别人或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