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临时性的居所,例如旅行时借住的小旅馆、临时搭建的帐篷等。也可以用来形容临时性的聚集地,比如临时建立的办公室、临时搭建的展览馆等。
- 例句
- 1. 他们在山上搭起了一个临时营帐,用来避雨过夜。2. 在远征途中,士兵们只能住在简陋的营帐里。3. 为了方便工作,我们在工地上搭建了几个临时营帐。
- 基本含义
- 指军队的帐篷,也用来比喻临时住所或居所。
- 基本解释
◎ 营帐 yíngzhàng
[tent] 军队或野外工作者等用的帐篷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军事和临时住所相关的成语,如“兵营”、“行营”等,以扩展对这一主题的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在户外活动时,老师帮我们搭起了一个营帐。2. 初中生:军事训练中,士兵们要学会搭建营帐,并且保持整齐。3. 高中生:远征途中,士兵们只能住在简陋的营帐里,非常辛苦。4. 大学生:在野外露营时,我们搭建了一个宽敞的营帐,非常舒适。
- 故事起源
- 《吕氏春秋·九变》记载了一个故事,说楚国的大将军项羽在攻打秦国时,一次在营帐中召集将领商议作战计划。面对众多将领的争议和建议,项羽不假思索地画了一条线,说只要在这条线上站着的将领能够击败敌人,就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结果,只有一个将领站了出来,他就是韩信。从此以后,项羽对韩信十分器重,称他为“韩营帐”。这个故事成为了“营帐”的起源。
- 英文翻译
1.tent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军队驻扎的地方”和“帐篷”这两个形象进行联想,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军队在野外搭建帐篷作为临时住所,或者想象自己在旅行中住在帐篷里,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记忆“营帐”。
- 词语结构
- 营帐是一个形容词+名词的结构,形容词“营”修饰名词“帐”。
- 详细解释
(1).行军宿营所用之帐篷。借指营房。《宋史·田敏传》:“ 敏 夜率鋭兵,袭破其营帐。” 清 昭槤 《啸亭续录·超勇亲王》:“ 哈柳 誚王曰:‘闻王漠北有营帐,奚必居於京邸?’” 马南邨 《燕山夜话·谈“养生学”》:“ 丘处机 率领十八名徒弟,走了一万多里路,到达雪山,朝见 成吉思汗 于西征的营帐中。”
(2).野外工作时住宿用的帐篷。如:山上有地质队的营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