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诋訾 dǐzǐ
[slander;defame;vilify] 毁谤非议
诋訾今古,高自位置。——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 详细解释
亦作“ 詆訿 ”。毁谤;非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故其著书十餘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篋》,以詆訿 孔子 之徒,以明 老子 之术。” 司马贞 索隐:“詆,訐也……谓詆訐毁訾 孔子 也。”《梁书·刘孝绰传》:“ 孝绰 少有盛名,而仗气负才,多所陵忽。有不合意,极言詆訾。” 宋 苏舜钦 《上范公参政书》:“念之无他术焉,必取众议而用之,则皆厌然而服,不復有所詆訾矣。”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下:“ 铁崖 乐府,詆訿者比於妖魅。”
- 基本含义
- 指诬陷、中伤他人,以达到诽谤、抹黑的目的。
- 使用场景
- 诋訾一词常用于讨论谣言、诽谤和中伤等负面行为。它可以用来描述社交媒体上的恶意评论、抹黑他人的行为,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些人在公众场合中对他人进行的恶意攻击。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诗经》。据说,当时有一个名叫诋讽的人,他非常善于中伤和诽谤他人。他经常散布谣言和谎言,以破坏他人的名誉。因此,人们就用他的名字来形容这样的行为,后来演变成了现在的成语诋訾。
- 词语结构
- 诋訾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诋”是动词,表示中伤和诽谤;“訾”是名词,表示恶意攻击和抹黑的目的。
- 例句
- 1. 他经常在社交媒体上诋訾他人,以抹黑他们的声誉。2. 这个政治家被指责诋訾他的对手,试图获得更多选民的支持。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敌子”这个词相联想来记忆诋訾这个成语。敌子常常会用中伤和诽谤来攻击对方,而诋訾也是指这样的恶意攻击行为。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诋訾相关的成语,例如“诬蔑”、“中伤”等。这些成语都涉及到恶意攻击和诽谤的主题,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些负面行为。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在课堂上诋訾我,说我作弊了。2. 初中生:我注意到有同学在班级群里诋訾老师,我觉得这样很不应该。3. 高中生:有些同学为了争夺学生会的职位,不择手段地诋訾对手,这让我很失望。4. 大学生:在大学里,有些人利用网络匿名账号诋訾他人,这种行为应该受到谴责。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诋訾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