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飞扬的灰尘。 唐 刘禹锡 《和牛相公兼寄李苏州》:“凡禽不敢息,浮壒莫能停。”
- 基本含义
- 形容言谈举止轻浮、不庄重。
- 详细解释
- 浮壒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浮”指轻浮、不稳定,“壒”指言谈举止不庄重。浮壒形容一个人言谈举止轻浮,不够稳重,缺乏庄重的态度。
- 使用场景
- 浮壒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不够庄重,不够稳重。可以用来批评那些言辞轻浮、举止不庄重的人,也可以用来自我警示,提醒自己要保持庄重的态度。
- 故事起源
- 《晋书·石崇传》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石崇和他的朋友们在酒宴上饮酒作乐,举止轻浮,不够庄重。后来,石崇因为这种轻浮的言行而被人批评,成为了人们口中的“浮壒”。
- 词语结构
- 浮壒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 1. 他的言谈举止总是浮壒,缺乏庄重的态度。2. 在庄重的场合,我们应该避免浮壒的言辞和举止。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浮壒”与“轻浮、不庄重”的意思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一个人在水面上飘浮而不稳定的样子,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社交礼仪书籍等来进一步理解和应用这个成语。同时,还可以学习其他与言谈举止相关的成语,如“言过其实”、“举止失措”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的笑声总是那么浮壒,不像个大人。初中生:在公开场合,我们要注意避免浮壒的言辞和举止。高中生:作为学生代表,我要以庄重的态度发表演讲,不做浮壒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