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修养、文学作品的精雕细琢。可以用来表达对他人的推崇和赞美,或者形容自己对某件事情的精心打磨和完善。
- 例句
- 1. 他的文章经过了反复推敲和润色,真可谓是敦琢之作。2. 这幅画经过了多次修改,画家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精雕细琢,使之更加完美。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品德修养或文章的精雕细琢。
- 基本解释
犹雕琢。引申为选择。《诗·周颂·有客》:“有萋有且,敦琢其旅。” 郑玄 笺:“又选择众臣卿大夫之贤者与之朝王,言敦琢者,以贤美之,故玉言之。” 孔颖达 疏:“敦琢,治玉之名。人而言敦琢,故为选择。” 马瑞辰 通释:“敦与彫双声,敦即彫字之假借字,亦作雕。”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对于修养和文学艺术的重视,以及如何通过修养和精雕细琢来提升自己的品德和才华。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敦琢我们的品德,做一个有修养的人。2. 初中生: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敦琢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3. 高中生:我在写作文的时候,会反复修改和润色,力求让每个词句都敦琢得更加精美。4.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我希望能够通过各种实践和锻炼,敦琢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
- 故事起源
-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史书,其中记载了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左传·哀公十三年》中有一则记载,讲述了鲁国哀公在位时,他的大臣叔孙敦进言说:“君子之道,敦琢其辞。”意思是说,君子应该修养自己的言辞,使之更加精细、优美。这个故事成为了“敦琢”这个成语的起源。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敦琢”与精雕细琢的形象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一个工匠在对一件艺术品进行雕琢,将每一个细节都打磨得极其精致,从而形成一个完美的作品。
- 词语结构
- 敦琢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 详细解释
- 敦琢源于《左传·哀公十三年》。琢,雕琢。敦琢即指对人的品德进行修养和提升,或对文章进行精心雕琢和润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