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下策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团体在处理问题时采取了不明智的方法或决策。它可以用来批评和警示他人不要采取不明智的行动,同时也可以用于自我警醒,避免犯下错误的决策。
- 例句
- 1. 他的做法实在是下策,完全没有考虑到后果。2. 在困境中,我们不能采取下策,而是要冷静思考。
- 反义词
良策、善策、上策
- 基本含义
- 指不明智、不明智的决策或行动。
- 基本解释
◎ 下策 xiàcè
[a bad plan;bad (ill-advised) policy;unwise decision] 拙劣的计策、办法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决策相关的成语,如“上策”、“中策”等,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些成语的用法和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想做下策,所以我会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好的中学。2. 初中生:他的行为真是太下策了,不仅伤害了别人,也损害了自己的形象。3. 高中生:在面对困境时,我们不能选择下策,而是要冷静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4. 大学生:在创业时,我们要避免采取下策,而是要制定明智的战略计划,以取得成功。5. 成年人:在处理家庭问题时,我们不能采取下策,而是要与家人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妥善的解决方案。
- 故事起源
- 下策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十八年》中。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季札的人,他在战争中建议国君采取了一个不明智的决策,结果导致了战败。这个故事通过季札的错误来告诫人们要慎重思考,避免采取下策。
- 英文翻译
1.a bad plan [advice]; an unwise decision [move]; the worst thing to do; a stupid move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下策”与“不明智的决策”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一个低下的位置,拿着一把破旧的策略书,表示他的决策是不明智的。
- 词语结构
- 下策是由“下”和“策”两个字组成。其中,“下”表示低下、次等的意思,“策”表示计策、决策的意思。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指不明智的决策或行动的意思。
- 详细解释
不高明的计策或办法。 汉 荀悦 《汉纪·平帝纪》:“ 匈奴 为害久矣, 周 秦 汉 皆征之,然皆未得上策者。 周 得中策, 汉 得下策, 秦 无策焉。”《新唐书·杜牧传》:“不计地势,不审攻守,为浪战,最下策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他又奈何我不得,所以出了这个下策。” 郁达夫 《咏史》诗之一:“聚富 咸阳 终下策,八千子弟半清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