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触碍常用于形容不懂礼貌或不顾他人感受的行为。它可以用来描述对他人的言行不当或冒犯行为,也可以用来形容违背社会规范或伤害他人感情的行为。
- 例句
- 1. 他的无礼行为触碍了我。2. 你的话触碍了他的自尊心。3. 请注意不要触碍他人的感情。
- 基本含义
- 触犯、冒犯、得罪。
- 基本解释
抵触阻碍。 汉 王充 《论衡·说日》:“今天运转,其北际不著地者,触碍,何以能行!”《初刻拍案惊奇》卷五:“且説 裴越客 已到 扆州 界内, 石阡 江中。那江中都是些山根石底,重船到处触碍,一发行不得。”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触碍相关的成语,如“触及禁忌”、“触怒”等,以扩大对这个主题的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不小心触碍了同学的玩具,他很生气。初中生:他的冷嘲热讽触碍了我的自尊心。高中生:她的尖酸刻薄言辞触碍了我对她的好感。大学生:他的无视规则的行为触碍了整个团队的利益。成年人:请避免在公共场合触碍他人的感情,保持礼貌和尊重。
- 故事起源
- 触碍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庄公二十三年》中。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子贡的孔子弟子,因为不懂得尊重长辈,触犯了孔子的规矩。孔子对子贡说:“子不得触碍我。”意思是子贡不应该冒犯、得罪孔子。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想象自己在一个狭窄的路上行走,突然触碰到了一堵墙,这个墙就代表着冒犯他人的行为,让他们感到不快。
- 词语结构
- 触碍的结构是由“触”和“碍”两个字组成。其中,“触”表示冒犯、触犯,而“碍”表示阻挡、妨碍。
- 详细解释
- 触碍指违背道义,冒犯他人,使对方感到不快或生气。这个成语强调了行为的错误和对他人感情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