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儿女债 érnǚzhài
[the burden of raising children to maturity] 父母对子女所承担的教养婚嫁的义务
- 详细解释
谓父母对子女所承担的教养婚嫁等义务无可避免,有如负债。 明 高明 《琵琶记·牛相教女》:“婚姻事要早谐,劝相公早毕儿女之债。”
- 基本含义
- 指子女对父母的债务、责任和孝顺之情。
- 使用场景
- 此成语常用于表达子女对父母的孝心和尽孝的观念。可以用于描述子女对父母的照顾、关心和孝顺之情,也可以用于强调子女应该尽力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 故事起源
- 儿女债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庄公十二年》中。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庄公养育了一个孤儿,孤儿长大后成为一位贤良之士。后来,齐国遭遇了战乱,庄公被迫流亡,无依无靠。这时,那位孤儿得知庄公的困境后,立刻前往救助,护送庄公到达了安全的地方。庄公深感孤儿对自己的恩情,于是说出了“儿女债,不可不还”的话语。
- 词语结构
- 儿女债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名词组成。第一个名词“儿女”指子女,第二个名词“债”指债务。
- 例句
- 1. 他对父母非常孝顺,真是还了一身儿女债。2. 子女应该尽力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做一个有儿女债的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儿女债”与“孝敬父母”、“回报养育之恩”等概念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子女在偿还父母的债务,表达了对父母的孝心和尽孝的观念。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家庭关系、孝敬父母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孝顺”、“尽孝”、“家和万事兴”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都要做家务,因为我知道我有儿女债要还给爸爸妈妈。2. 初中生:作为子女,我们应该尽力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做一个有儿女债的人。3. 高中生:儿女债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我们应该用行动来孝敬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