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用于描述组织、机构或团队将一个职位或工作分解成多个部分,并由不同的人来承担。也可用于形容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 例句
- 1. 这个项目太大,我们需要分司来完成。2. 公司的经营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需要分司来管理。3. 在团队合作中,每个成员都要各司其职。
- 基本含义
- 分开,分别担任职务或分工。
- 基本解释
(1).分掌;分管。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然后沿才受职,揆务分司。是以五正置於 朱宣 ,下民不忒。”
(2). 唐 宋 之制,中央官员在陪都( 洛阳 )任职者,称为分司。 唐 白居易 《达哉乐天行》:“达哉达哉 白乐天 ,分司 东都 十三年。” 宋 陆游 《简邻里》诗:“独坐空斋如自讼,小鎸残俸类分司。”
(3). 明 清 于盐运司下设分司,为管理盐务的官员。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作碱》:“凡地碱煎盐,除 并州 末盐外, 长芦 分司地土人,亦有刮削煎成者。”《儒林外史》第三五回:“随即是盐院来拜,盐道来拜,分司来拜, 扬州 府来拜, 江都 县来拜,把 庄徵君 闹的急了,送了各官上去,叫作速开船。”
- 延伸学习
- 了解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各司其职”、“分工合作”等,可以帮助扩展对“分司”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在班级里分司,我负责清理教室,同桌负责扫地。2. 初中生:在学校的文艺节上,同学们分司表演,有的唱歌,有的跳舞。3. 高中生:我们班级组织了一次活动,需要分司策划、宣传和组织工作。
- 故事起源
- 《左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其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一个国家的宰相将自己的职务分成两个部分,由两个不同的人来担任。这个故事被后人引申为“分司”这个成语。
- 记忆技巧
- 将“分司”想象成一个大拇指和食指分开的手势,表示分开或分割。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动词+动词
- 详细解释
- 分司指的是将原本由一个人负责的职务或工作分成两个或多个部分,由不同的人来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