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以欺骗、偷盗等卑鄙手段谋取私利的人,却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为了正义、为了他人着想。
- 例句
- 1. 这个人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为了正义,实际上却是个狗盗鸡鸣的家伙。2. 他用卑鄙的手段谋取私利,却还自称高尚,真是个狗盗鸡鸣之徒。
- 基本含义
- 指行为卑鄙、不正当的人声称正义、高尚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狼心狗肺”、“虎头蛇尾”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偷了同学的铅笔盒,还说自己是为了正义,真是个狗盗鸡鸣的人。初中生:那个政客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为了人民,实际上却是个狗盗鸡鸣的家伙。高中生:他以为用一些华丽的辞藻就能掩盖他的卑鄙行径,可惜他只是个狗盗鸡鸣之徒而已。
- 故事起源
- 狗盗鸡鸣的故事起源于《史记·魏公子列传》。故事中,魏公子犯下了满门抄斩的罪行,却在被抓住后声称自己是为了正义、为了国家。这个故事成为了狗盗鸡鸣这个成语的来源。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狗盗鸡鸣这个成语与“卑鄙”和“自称正义”这两个关键词联系起来,帮助记忆其含义。
- 词语结构
- 狗盗鸡鸣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动词和两个名词组成。
- 词语解释
- gǒu dào jī míng ㄍㄡˇ ㄉㄠˋ ㄐㄧ ㄇㄧㄥˊ
狗盗鸡鸣(狗盜雞鳴)
(1).比喻具有微末技能。 金 元好问 《示怀祖》诗:“狗盗鸡鸣皆有用,鹤长鳧短果如何?” 林之夏 《高轩过》诗:“十年湖海侠游多,狗盗鸡鸣不可得。”亦作“ 狗盗鸡啼 ”。 明 陆采 《明珠记·江会》:“ 函关 脱离,又何须狗盗鸡啼?”参见“ 鸡鸣狗盗 ”。
(2).比喻偷偷摸摸。《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报仇的这桩事,是桩光明磊落,见得天地鬼神的事,何须这等狗盗鸡鸣、遮遮掩掩。”
-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