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鸡肤的词语解释
鸡肤的意思
拼音:jī fū    注音:ㄐㄧ ㄈㄨ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一些让人感动、激动或恐惧的场景,例如听到动人的音乐、看到感人的电影情节、经历惊险刺激的事情等。
例句
1. 听到这首歌,我不禁起了鸡肤。2. 她的演讲真是让人起了鸡肤,激动得不行。
基本含义
指因恐惧、激动、感动等而皮肤上出现鸡皮疙瘩,形容心情激动或感触深刻。
基本解释

亦作“鷄肤”。形容老年人发皱的皮肤。 唐 白居易 《香山居士写真》诗:“鹤毳变玄髮,鸡肤换朱颜。”《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鷄肤满体,鹤髮如银。”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情感相关的成语,如“心潮澎湃”、“感同身受”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看到小狗被救出来后,我起了鸡肤。2. 小学生:听到老师表扬我的作文,我全身起了鸡肤。3. 初中生:看到那个电影的结局,我不禁起了鸡肤。4. 高中生:赛场上的紧张气氛让我全身起了鸡肤。5. 大学生:听到毕业典礼上的演讲,我感触很深,起了鸡肤。
故事起源
成语“鸡肤”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传说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屈原的诗人,他的诗作深受人们的喜爱。有一天,他在一次宴会上表演了一首激昂的诗歌,让在场的人们感动得全身起了鸡皮疙瘩。从此以后,人们就用“鸡肤”来形容那种让人激动或感动的情感。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鸡皮疙瘩的形象联系起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下自己在面对激动或感动的情感时,皮肤上会出现鸡皮疙瘩的感觉,从而帮助记住成语的含义。
词语结构
成语“鸡肤”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固定的词序。
详细解释
当人们在遇到恐惧、激动或感动的时候,皮肤上会出现鸡皮疙瘩,这种感觉被形容为“鸡肤”。成语“鸡肤”用来形容人们在面对某些情感或场景时,心情激动或感触深刻,让人不禁产生鸡皮疙瘩的感觉。
(0)
诗文中出现“鸡肤”的诗词

香山居士写真诗

昔作少学士,图形入集贤。

今为老居士,写貌寄香山。

鹤毳变玄发,鸡肤换朱颜。

前形与后貌,相去三十年。

勿叹韶华子,俄成皤叟仙。

请看东海水,亦变作桑田。

(0)

脚婆

竹奴夏日凉,脚婆冬夜燠。

二物不同时,皆堪伴幽独。

自吾失伉俪,一纪谁与宿。

年高气血衰,日短天地肃。

鱼眼夜不瞑,鸡肤冻生粟。

伏枕屡展转,挟纩但拳曲。

脚婆当此时,贵重如金玉。

爨釜蟹眼生,汲之满皤腹。

暖气所熏蒸,羸躯任伸缩。

粉黛工取怜,自可荐衾褥。

岂不辟冱寒,而能动情欲。

不如此瓠壶,但可暖吾足。

貌丑不妩媚,坐稳无颠覆。

妄想何从生,黎明睡犹熟。

(0)

老病相仍以诗自解

荣枯忧喜与彭殇,都是人间戏一场。

虫臂鼠肝犹不怪,鸡肤鹤发复何伤。

昨因风发甘长往,今遇阳和又小康。

还似远行装束了,迟回且住亦何妨。

(0)

太和贡士陈诚之记予颜欲置远明楼昔白傅年七十一写真诗云鹤毳变绿发鸡肤换朱颜予今年适同感而赋此

巍楼必欲称元龙,须写褒公与鄂公。

鹤毳鸡肤吾老矣,祇宜蓑笠钓船中。

(0)

和黄先卿即事五首·其三

水落洲争出,天寒日易昏。

倦游来异县,小隐住荒村。

鹤骨缘诗瘦,鸡肤借酒温。

长须烦洒扫,吾欲叩柴门。

(0)

病中书怀

鹤骨鸡肤不耐寒,那堪癣疥更斑斓。

开年惨淡阴兼雨,终日抓搔寝不安。

未可给扶亲几杖,岂能见客摄衣冠。

人言剥复相更代,频把韦编反对观。

(0)
诗词分类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诗人
韩嘉彦 刘友 恒超 柳公绰 查元方 刘子羽 王通 陈经正 钱端礼 田顼 成克巩 沈焕 毕大节 幸元龙 邓玉宾 耶律洪基 王翱 金昌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