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人在某方面缺乏经验或举止幼稚。比如,当一个年轻人在工作中表现幼稚不成熟时,可以用“陶婴”来形容他。另外,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成年人在某些方面仍然幼稚,缺乏成熟的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 例句
- 1. 他虽然年纪不小,但在工作中总是表现得像个陶婴。2. 这个团队的领导经验太差了,简直就是个陶婴。
- 基本含义
- 指年幼的婴儿,也比喻没有经验、举止幼稚的人。
- 基本解释
春秋 鲁 陶 门之女。少寡,抚养幼孤,纺绩为生; 鲁 人或闻其义,将求匹。 婴 闻之,乃作《黄鹄之歌》以明志。 鲁 人闻之,遂不敢复求。事见 汉 刘向 《列女传·鲁寡陶婴》。后以“陶婴”为妇女贞节的典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然妖不自兴,因人而兴,亦幽魂怨毒之气,阴相感召,邪魅乃乘而假借之,不然 陶婴 之室,何未闻 黎邱 之鬼哉?”
- 延伸学习
- 学习其他与幼稚、缺乏经验相关的成语,比如“童心未泯”、“乳臭未干”等,可以帮助拓展对于年幼、幼稚等概念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弟弟才三岁,还是个陶婴。2. 初中生:他虽然高中毕业了,但在处理问题上还是个陶婴。3. 高中生:她虽然已经成年了,但她的行为举止却像个陶婴。4. 大学生:有些大学生在社会经验上还是个陶婴,需要多多学习。5. 成年人:他已经工作多年,但在某些方面仍然像个陶婴,需要改进。
- 故事起源
- 成语“陶婴”的故事起源于《史记·儒林列传》。据传,当时有位名叫陶公的儒者,他的儿子非常聪明,但他自己却没有什么学问。有一次,陶公带着他的儿子去拜见孔子,希望能够得到孔子的指点。孔子见到陶公后,问他:“你儿子的学问如何?”陶公回答:“我儿子聪明过人,学问很高。”孔子听后摇头道:“你的儿子是陶婴,你是儒者。”意思是说,陶公的儿子虽然聪明,但他自己却没有什么学问,就像一个幼稚的婴儿一样。从此,人们就用“陶婴”来形容没有经验、举止幼稚的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陶婴”这个成语与一个幼儿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他什么都不懂,举止稚嫩。通过这种形象,可以更容易地记住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陶婴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名词“陶”和名词“婴”组成。
- 详细解释
- 成语“陶婴”由“陶”和“婴”两个字组成。陶指瓷器,婴指婴儿。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年幼的婴儿,引申为没有经验、举止幼稚的人。用来形容某人在某方面缺乏经验或举止幼稚幼稚,通常带有一定的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