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阿井的词语解释
阿井的意思
拼音:ā jǐng    注音:ㄚ ㄐㄧㄥˇ
使用场景
阿井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时,表现出谦虚、谨慎的态度。可以用于各种社交场合,如商务会谈、宴会聚会、学术讨论等。
例句
1. 他虽然很有才华,但是从不自居高人一等,总是阿井地对待他人。2. 在学术交流中,我们应该保持阿井的态度,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
基本含义
指人谦虚、谨慎,不敢自居高人一等。
基本解释

井名。在 山东省 阳谷县 东北 阿城镇 。井水清冽甘美,用以煮胶,称为阿胶。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东阿 ﹞大城北门内西侧皋上有大井,其巨若轮,深六七丈,岁尝煮胶以贡天府,《本草》所谓阿胶也,故世俗有 阿井 之名。”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齐 人以 阿井 煎胶,其井比旁井重数倍。”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五:“ 阿井 在 阳穀县 故 东阿城 中,惟二井甘水也,相传秤之比他水重尔。”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谦虚、谨慎相关的成语,如“谦虚谨慎”、“虚怀若谷”。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一个阿井的学生,总是虚心向老师请教。2. 初中生:我们班的班长很阿井,对待同学总是很和蔼。3. 高中生:在大家面前,他总是保持阿井的态度,不会自以为是。4. 大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社交中,他都是一个阿井的人,深受大家喜欢。
故事起源
《左传》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一部,记载了春秋时期鲁国的历史。其中的故事《襄公十年》中,描述了襄公在位十年期间的一些事情。这个成语的故事出自其中一则,强调了一个人在面对他人时应该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记忆技巧
可以将“阿井”两个字形象地联想为一个人低头弯腰,表示谦虚、谨慎的姿态。
词语结构
阿井的结构是“阿”加上“井”,表示一个人在面对他人时要保持谦虚、谨慎。
详细解释
阿井源于《左传·襄公十年》:“君子入则亲,出则敬;谦而不卑,尊而不显。”阿井表示一个人在面对他人时,不敢自居高人一等,而是谦虚、谨慎地对待他人,不放肆地表现自己的优越感。
(0)
诗文中出现“阿井”的诗词

谒大禹陵

夏后巡游地,茅峰会计时。

双圭开日月,四载集輴樏。

国有防风戮,书仍宛委披。

贡金三品入,执帛万方随。

相古洪流割,钦承帝曰咨。

寸阴轻尺璧,昆命有元龟。

自授庚辰籍,宁论癸甲期。

清都留玉女,恶浪锁支祁。

荒度功攸赖,平成理自宜。

神奸魑魅屏,典则子孙贻。

明德由来远,升遐亦在兹。

丘林无改列,弓剑只同悲。

回首辞群后,伤心隔九疑。

鸟耘千亩遍,龙负一舟移。

断草山阿井,空亭《岳麓碑》。

芒芒怀旧迹,肃肃礼荒祠。

黄屋神如在,桐棺记有之。

筵谁包橘柚,隧或守熊罴。

共讶梅梁失,因探窆石遗。

朅来凭吊处,拜手独陈辞。

(0)

刘成伯遗建州小片的乳茶十枚因以为答

玉斧裁云片,形如阿井胶。

春溪斗新色,寒箨见重包。

价劣万金敌,名将紫笋抛。

桓公不知味,空问楚人茅。

(0)

谒禹庙

夏王乘四载,兹地发金符。

峻命终不易,报功畴敢渝。

先驱总昌会,后至伏灵诛。

玉帛空天下,衣冠照海隅。

旋闻厌黄屋,更道出苍梧。

林表祠转茂,山阿井讵枯。

舟迁龙负壑,田变鸟芸芜。

旧物森如在,天威肃未殊。

玄夷届瑶席,玉女侍清都。

奕奕扃闱邃,轩轩杖卫趋。

气青连曙海,云白洗春湖。

猿啸有时答,禽言常自呼。

灵歆异蒸糈,至乐匪笙竽。

茅殿今文袭,梅梁古制无。

运遥日崇丽,业盛答昭苏。

伊昔力云尽,而今功尚敷。

揆材非美箭,精享愧生刍。

郡职昧为理,邦空宁自诬。

下车霰已积,摄事露行濡。

人隐冀多祐,曷唯沾薄躯。

(0)

次朱汉源留别韵送之归吴下

人言双车轮,可以生四角。

人言方寸内,可以起五岳。

丈夫未得志,文采从驳荦。

往往见轗轲,行行自吟踔。

纵穷阿井胶,莫止黄河浊。

之子骐骥姿,望古振高躅。

六辔既如丝,千里岂云邈。

南来溟海上,为日不数数。

言寻朱明天,丹砂师抱朴。

著论等逍遥,儒墨供剽剥。

况复富于年,足用竟其学。

胜赏每登临,大雅相磨琢。

彼此互唱酬,古今屡扬搉。

如何欢会地,告别殊刺龊。

离舟系叶儿,归马歌皇驳。

犹馀柏叶酒,初度春王朔。

九州虽比邻,中心能不懪。

岭路雪岧峣,江涛时萦灂。

既抱连城珍,会待成风斫。

力田必有秋,至道不盈握。

勉矣树令名,天休日滋渥。

(0)
诗词分类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美食
诗人
曹禾 陶翰 冯梦龙 查升 孙奇逢 陆羽 陆希声 刘邦 卢谌 顾允成 马怀素 刘三吾 李天馥 杨云翼 乔吉 萧观音 伍乔 窦光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