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事物之间差别极大、无法相提并论的情况。比如,可以用来形容两个人的才能、成就、地位等相差悬殊,或者形容两个事物的大小、重要性等相差很远。
- 例句
- 1. 他们两个人的才能相差太大,简直是象罔。2. 这两座建筑的规模相差太远,简直是象罔。
- 基本含义
- 形容事物相距甚远,无法比拟。
- 基本解释
(1).亦作“ 象网 ”。《庄子》寓言中的人物。含无心、无形迹之意。《庄子·天地》:“ 黄帝 游乎 赤水 之北,登乎 崑崙 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 知 索之而不得,使 离朱 索之而不得,使 喫詬 索之而不得也。乃使 象罔 , 象罔 得之。”一本作“ 罔象 ”。 王先谦 集解引 宣颖 曰:似有象而实无,盖无心之谓。后用为典故。 唐 赵嘏 《成名年献座主仆射兼呈同年》诗:“曾失玄珠求 象罔 ,不将双耳负伶伦。” 明 刘基 《贺新郎·愁思》词:“ 赤水 珠沉迷 象罔 ,暗尘深、不见 长安道 。” 王闿运 《秋醒词序》:“岂 象网 三求之后,将钧天七日之终。”
(2).不真切;模糊不清。 宋 朱熹 《感兴诗》之一:“浑然一理贯,昭晰非象罔。”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天渊之别”、“南辕北辙”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和哥哥的身高差太大了,简直是象罔。2. 初中生:他们班级的成绩和我们班级的成绩相差太远,简直是象罔。3. 高中生:他们学校的设施和我们学校的设施相差太远,简直是象罔。4. 大学生:他们专业的实践经验和我们专业的实践经验相差太远,简直是象罔。
- 故事起源
- 象罔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董仲舒传》中。当时,董仲舒向汉武帝表达了一个观点:“天地之间,犹如壶中之象罔。”意思是说天地之间的差距如同大象被困在一个罗网中,无法逃脱。从此,象罔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比喻。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象罔这个成语与大象被困在罗网中的形象联系起来,帮助记忆。可以想象大象无法逃脱出来,表示两个事物无法相提并论的意思。
- 词语结构
- 象罔是一个四字成语,结构为“形容词 + 名词”。
- 详细解释
- 象罔是一个四字成语,由“象”和“罔”两个字组成。象,指大象;罔,指罗网。象罔原本是用来捕捉大象的陷阱,意思是大象根本无法逃脱出来。引申为形容事物之间相距极远,无法比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