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犹言滥充。多用作自谦之词。《魏书·袁翻传》:“於臣庸朽,诚为叨滥。” 唐 张九龄 《谢赐衣物状》:“臣有何力,可以叨滥?”《旧唐书·窦威传》:“臣又阶缘戚里,位忝凤池,自惟叨滥,晓夕兢惧。”
- 基本含义
- 指一个人口齿不清,说话啰嗦且无聊。
- 详细解释
- 叨滥是由“叨叨”和“滥”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叨叨指的是说话啰嗦,嘴巴不停地动。滥则表示过多、过度。叨滥形容一个人说话啰嗦且无聊,没有重点,让人感到厌烦。
- 使用场景
- 叨滥一词常用于形容一个人说话啰嗦且无聊的情况。当你遇到一个喜欢唠叨、废话连篇的人时,可以使用叨滥来形容他。叨滥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讲重点、不着边际的演讲或文章。
- 故事起源
- 叨滥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东京梦华录》。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唐代的时候,有个官员名叫李司徒,他的口才非常差,说话经常叨叨不清,而且说的内容也无聊。有一次,李司徒在宴会上讲了一整个晚上的话,但是大家都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因此大家都对他感到厌烦。后来,人们就用“叨滥”来形容说话啰嗦且无聊的人。
- 词语结构
- 叨滥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叨”和“滥”都有自己的意思,但在成语中的含义会有所改变。
- 例句
- 1. 他说话叨滥,听了真是累人。2. 这篇文章写得太叨滥了,没有一点亮点。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叨滥这个成语:1. 将“叨滥”分解为“叨叨”和“滥”,并理解它们的基本含义。2. 想象一个人嘴巴不停地动,说话啰嗦且无聊的情景。3. 将这个形象与成语“叨滥”联系起来,以便更容易记忆。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与“叨滥”相关的成语,如“叨唠”、“滥竽充数”等。这些成语都与说话啰嗦、无聊的情况有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上课的时候总是叨滥,我们都听不懂。2. 初中生:我妈妈和她的朋友们聚会的时候总是叨滥,真是烦死了。3. 高中生:这个电视节目的主持人一直在叨滥,我都快要睡着了。4. 大学生:这本书写得太叨滥了,我完全读不下去。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叨滥”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