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修改使正确。 宋 林逋 《诗匠》诗:“诗流有匠手,万象片心通……《唐律》如删正,斯人合立功。”《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初,帝以字学伪舛,欲删正之。”
- 基本含义
- 指删除错误、不当的言论或文字。
- 详细解释
- 删,删除;正,正确。删正意味着删除错误的内容,使其变得正确。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纠正错误的行为。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指责他人的错误言行,或者自我批评纠正错误。也可以用于表达纠正错误的行为。
- 故事起源
- 《后汉书·卷五十六·孔融传》中记载了删正的故事。当时,孔融被任命为尚书郎,他对上司的奏章进行审查时,发现了错误之处。孔融毫不犹豫地删去了错误的内容,将奏章变得正确。这个故事反映了孔融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工作,勇于纠正错误的精神。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形式简洁明了。
- 例句
- 1. 他在会议上删正了我发表的错误观点。2. 我们应该勇于删正自己的错误,不断进步。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删正”与删除错误的动作联系起来,形成关联记忆。可以想象自己在纠正错误的时候,将错误的文字删去,使其变得正确。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纠正错误相关的成语,如“改过自新”、“痛改前非”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删正了我的错别字。2. 初中生: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立即删正了作文中的错误观点。3. 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及时删正自己的错误,不断提高。4. 大学生:作为一名学者,我们应该勇于删正自己的研究成果,保持学术的准确性。